刘彻不是景帝的嫡子,因景帝的薄皇后不为景帝宠幸,所以并没有生出一儿半女,可刘彻也不是长子,上面有许多的哥哥,他的母亲地位也不是很高,更不是景帝最爱的妃子,按理说怎么也不会轮到刘彻来当皇帝。
所以景帝当初在立太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刘彻,而是立了自己最宠幸的妃子粟姬的儿子刘荣做太子,本来刘荣继承大统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但是悲哀的是,刘荣有个蠢的要死的母亲,当初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见刘荣被立为太子,就想把女儿嫁给刘荣,可是愚蠢的粟姬竟然拒绝了,而且态度恶劣。
这馆陶公主是谁,那可是窦太后的亲生女儿,景帝的亲姐姐,在太后和景帝面前可是很有话语权的,粟姬拒绝了馆陶公主的提亲,馆陶公主能不恨她吗?于是天天在太后和景帝面前说粟姬和太子的坏话。
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就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看到机会来了,天天和馆陶公主走的很近,两人关系亲密,一天馆陶公主开玩笑说是要把女儿阿娇许配给刘彻,小小年纪的刘彻竟然说要造一个金屋子给阿娇住。于是两个母亲由此订下了娃娃亲。
为了自己的女儿将来当皇后,馆陶公主当然要卖力为女婿刘彻争取皇位了。于是天天在太后和景帝耳边吹风,这时景帝心中也开始动摇了,便想考验粟姬如果当了太后后会如何待自己的其他儿子和妃子,这个蠢女人又一次的做了一个无脑的回答,这下彻底激怒了景帝,不但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自己也被打入了冷宫。
而王夫人凭借高情商,一路升级打怪,成功把儿子刘彻送上了皇位,成就了千古一帝的美名。
汉景帝传位给刘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从周王朝传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景帝的皇后薄皇后没有生的一二半女,使得景帝在16个皇子中挑选继承人,而刘彻表示十六皇子中的一员,如果薄皇后生有一个儿子,那么皇室中立长不立贤的制度影响下,太子肯定是薄皇后的儿子,就没刘彻什么事了。
二 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的扶持,看电视大家都看过馆陶公主想把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结果栗夫人一口回绝,使得馆陶公主与其结下怨恨,后来馆陶公主问刘彻把阿娇许配给你怎么样,刘彻说若得阿娇,必得金屋藏之。后来也有了金屋藏娇这个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最后汉武帝是借由自己的姑母在窦太后面前得到了一点好感,汉武帝这时候的表现,让姑母下定决心要扶刘彻上位。
三 刘彻天生聪颖过人,有惊人的记忆力,喜爱读书,求知欲特别强,到过目不忘,景帝也颇为诧异,因此也对刘彻寄予厚望,长公主屡次想景帝进言刘彻的聪明才智,诬陷栗夫人,使得景帝更喜欢刘彻,也废了太子刘荣,半年后封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也被立为太子,景帝也觉得刘彻有好多品质优于自己,把天下交给刘彻也放心,刘彻也确实没让景帝失望。
四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在汉武帝当皇帝的路上也做了好多铺垫,王夫人本身机敏圆滑,为刘彻在各个方面创造条件,不得不说情商是个好东西。
汉景帝刘启是个耍弄权术造诣很深的皇帝,在一次家宴上他的母亲窦太后要刘启百年之后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刘武,因为当时汉景帝并没有立太子,刘启答应了他母亲的要求,但过后遭到群臣的反对这样做会使西汉陷入内乱。为了堵住窦太后跟自己弟弟刘武的嘴汉景帝根据老祖宗的规矩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这样所有的政治斗争都为冲向太子刘荣,而他最喜欢的刘彻得以安全的成长。在最大的皇位竞争对手刘武挂了之后,刘荣的地位就显得很尴尬,再加上刘荣的母亲栗妃的政治觉悟几乎为零,以为自己的儿子是长子就能稳坐皇位得罪了许多人。而刘彻得母亲智商高,学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在后宫中不争不抢,什么事都为景帝着想。凡事涉及到皇后皇位之争的都是通过馆陶公主去操作的,自己只是幕后操作,面对这么强大的对手栗妃跟刘荣自然是争不过的。
霍去病闪电战的开创者,他就像枚核弹短暂的一生却辉煌过俩次。卫青已经超越了名将是帅和韩信并称汉朝两大军事家。他就是超级重武器威慑东方半个世纪大汉的守护神。李广小战百余次对手都是来打秋风的小股游击队胜多败少,李广两次率大军出征,一次没被俘虏全军覆没一次贻误战机,李广最被高估的汉将称为名将言过其实他不如李陵,只是资格资历老罢了。
与汉景帝姐姐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著名典故“金屋藏娇”,武帝登基前期也受制于窦太后,在汉武帝的一生里整治是首要的,女人对他似乎只是垫脚石!
因为刘彻她妈王夫人得宠,子以母贵。再加上自己的长公主姐姐也替王夫人说好话,当然也不是白说的,条件就是金屋藏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