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很难很难,或许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还相对容易一点了,如果放在以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以前的贵子都是出自于大家族的,平民百姓之中很难出现一个人才,因为以前的社会制度等等的原因。现在相对较容易是因为社会基础教育相对于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还没有达到全面的基础教育覆盖,但是也已经差不多了,而寒门要想出贵子,除了读书,很难再通过别的方式了。
记得在前几年有个关于演讲的电视节目,当时的冠军选手是一位叫做刘媛媛的大学生,她的冠军演讲就是关于寒门贵子的,而且当时那篇演讲是轰动一时。她在演讲中就提到一部电影叫做《人生七年》。电影中调查人员在很多身份不同的孩子进行采访记录,然后每个七年再去采访他们,看看他们成长成什么样子了,到最后研究人员就发现,富人的孩子到最后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最后还是穷人,这足以见得寒门出贵子的难度,可是有一个孩子却是例外,他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可是最后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教授,所以说寒门出贵子即便艰难,也并不是不可能。
就在今年的高考中,北京市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又在接受采访时做出恶一些让全国人民关注的言论,其中也提到了寒门难出贵子。因为寒门弟子从小的生活环境,教育资源都是比较差的,虽然现在又高考这个可以里鱼跃龙门的机会,可是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和不对等的教育水平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仍旧很难出人头地。
现在的中国必须承认的一件事是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像从前的时候即使是出身贫寒出身卑微的人也可以有朝一日入朝为官,现在的社会,不说为官了,就是想要摆脱自己原来的阶层上升一个阶层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新时代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用人制度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出身贫寒的人要想摆脱自己贫困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入朝为官,学而优则仕。而古代的科举制也为广大的寒门学子们提供了机会。不管你的出身怎么样,只要你努力刻苦的读书,再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矛,不需要是状元那么辉煌,只要能进红榜内位列所有考生的前33名,你的未来就有很大的机会机遇。不说每次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们,哪一个不是入朝为官,就是拍不到前三的后面那些学子们,即使不能在朝廷为官,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小乡村里面成为宿儒乡绅,享受着地方父母官们恭敬的礼遇。就这么一场考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了。
可是在看现在的社会,古代可以说是一考定终生的科举考试不复存在,比较重要的高考,也是考完之后去一个比较好的大学,至于去了大学之后的发展还要你自己拼搏。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是寒门学子们跃龙门的时候了,或者说这个龙门的含金量已经低了很多。高考只是你通往大学的通行证,去了大学毕业之后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就像多久之前,北大毕业的还在杀猪卖猪肉呢。这可能就是寒门难易出贵子的原因了。
所谓的寒门也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既然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的环境还有接触的事物,跟正常的家庭来比都会在见识上,还有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态度以及处理方法都是不太相同的,更不要说与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女相比了。
在过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因为需要帮父母分担生活中带来的压力,可现在这个时代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非常的快,越是大城市生活的节奏都会很快,所以从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于别人了。
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很多家庭就已经开始注重胎教,等孩子出生以后长到一定年龄时,就会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兴趣辅导班,让孩子可以学会更多的本领,就算不以这个本领为工作,也可以让孩子在气质上有一定的变化。
可穷人家的孩子呢,恐怕没有几个母亲有这种想法和见识,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进行胎教,孩子出生以后涨到一定年龄,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增加见识,也不能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所以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无法融入与其他孩子的圈子。
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其他孩子所说的话题以及所做的一些事情,根本理解不了或不懂得是什么,而且现在的孩子攀比心也都相当严重,一旦孩子被孤立,那在心理上就会受到一定的伤害,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自卑,试想一下一个自卑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可以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但并不是绝对。
世人都称赞寒门贵子,似乎在哪个朝代都能听到寒门贵子的故事,可是仔细一数又似乎没有几个。
细细想来,寒门还是难出贵子的,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首先需要的从小接受的教育,父母对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一个男孩,如果生在一个菜市场小贩的家庭里,他的父母每日和他说的无非就是做一个菜市场的老板或者成为一个更大的菜饭,每天让他更多的学习也是如何正确而又快速的买菜,如何才能更好的买菜,等到他长大了,学习有成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去做一个菜市场的大老板,想要当官的也有,当然就寥寥无几了。
一个普通百姓成为贵子,需要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在上升的过程中,难免就会遇到一些阻力,如果是一个官宦子弟那面在父母的人脉帮助下,很容易就可以度过,但是一个普通百姓,在上升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失败的风险。其次想要成为贵子,眼界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你见到世界的格局决定的你以后的追求,如果你是枯井中的青蛙,那么最大的梦想不过就是跳出这口井或者称霸这口井,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出生在池塘里的青蛙,那么你肯定不会满足与一口井的。这种外部环境就制约了你的梦想,你拼搏的动力的大小。
每一个寒门贵子,都是经过几代努力方能成就,一步登天的故事当然也有,但是缺很少,只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方能成就寒门贵子的美谈。
早在2011年,一名中学教师在网上发帖称:“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表示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家庭,而单靠吃苦,已经不能弥合教育水平的差距,“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从乡村到城市,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再到庞大的中产阶层内部,已然形成一道“鄙视链”,牵扯到孩子读的绘本、看的动画、旅游目的地和兴趣班的选择,也涉及早教机构和择校。它关系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和个人,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未来走向,也关乎教育与人的讨论。
高考录取开始了,公众和媒体的目光再度聚焦于各个省市的第一名,当我们关注他们怎么复习知识点,关注他们是去了清华,还是去了北大时,能否走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条条框框,关注到那些没有享受过“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勤能补拙”的群体?以及,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有信服力的时代,我们该信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