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每天都会刷很多次朋友圈,而且必须刷到上一次看到的地方。有时候打开微信发现有这个红点提示,就强迫症似的一定要去点掉。然后点进去了,就会觉得来都来了,那就看看有啥新鲜事。于是莫名其妙花了好几分钟翻朋友圈。这几分钟倒是不打紧,关键是扰乱了我本来的学习、工作、手上的事情。这是我所谓的无意识刷票圈行为。比如工作时候,同事发问个事情,本来几秒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结果看到红点点,于是不知不觉的刷了10分钟朋友圈。再回到工作,刚刚做的什么都忘了,又得花很久时间去进入状态。没有红点提示之后,我欣喜的发现自己明显降低了刷票圈的次数。大概一天刷1-2次,午饭后刷一次,或者睡前刷一次。只有自己想到要刷票圈的时候才会点进去,光是这样就已经对我的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小时候我学钢琴学了几年就放弃了,因为每天练习的时候爸爸都坐在旁边看着我,如果我弹错了就打一下我的手掌。每打一下,就加深了我对弹错音符的恐惧。 上学以后我喜欢写东西,想给爸爸看,他用“这玩意能让你成绩提高吗?”来批评我,一句话就让我失去了对写东西的热爱。 甚至现在我都开始工作了,我跟妈妈视频聊家常的时候,我爸有时也会发火:“你跟孩子聊这些没用的,对她业绩有帮助吗?”我突然觉得如果我工作失败的话,我可能连亲情没资格拥有了。 这基本是我最近最大的一块心病,人在国外很想念家人,但父亲只希望我工作有好的业绩。久而久之,我发现失败是不可承受的,于是我就对结果有着狂热的偏执。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总会买很多当时觉得巨好、具有用,但买回家中就再也没动过的物品。这些东西不知不觉间累积,我们的生活空间就被压缩的越来越狭窄。慢慢的我发现不管你住的地方面积有多大,生活空间总是会感觉越来越不够用。后来看到一条很短、但是拿了很高赞的建议:定期扔东西 之后,大概每半个月就抽个十几分钟,把不用的东西都丢出去,生活空间瞬间感觉变得无比清爽,在家的生活感受变得通透了很多。真的执行了之后,你才会发现这条无比简洁的建议简直是太有价值了,它对生活带来的好处的确是“立竿见影”的。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好为人师”一方面反映的是这个人本身狂妄自大,对自己有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认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这个人缺乏同理心、情商低。绝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被别人“教”,无论你是不是出于好心,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或是告诉别人“你该这样做”的时候,别人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你的倨傲、和被你当成了傻子。所以很多时候记得别把话说得太满,态度上谦虚一些,这样不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和不满,也可避免说了大话却翻车而更为别人所鄙视。
停止熬夜。我觉得在所有的不良生活习惯中,熬夜是给人带来的伤害最大、影响最深的。熬夜是对你整体生活质量的直线式摧毁和拉低,年轻时尚能自恃身强体壮,晚睡几个小时第二天不怎么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一旦过了25岁之后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长期熬夜所造成的精力不足、注意力涣散、身体长期透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每天保证11点之前入睡,10点半的时候就停止饮食和剧烈运动,慢慢的做一些入睡的准备,坚持一两个月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质量的改观。
我说的做事不计较结果,并不是指堕落,而是指做事会投入其中的人。做事投入其中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更重视过程而已。他们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问题、摄入知识上。时不时的跳出来调整一下方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要远远高于对结果的恐慌。 而咱们这个组织的人,遇到问题会直接联想到失败的结果,很少能静下来思考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