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感受也没有 小时候老师都是当地人 都是当地方言 出门就是方言
语文课和英语课还是普通话好些,但其他的课还是用方言更自然一些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有一门专业基础课。当时没有教材,前两节都有课所以占不到前面的位置,教室的投影仪又很烂,打上去也什么都不太能看清。老师上课问了一句都能听懂四川话吧,然后就自问自答了,之后就开始了不停的四川话。要知道一个人说快速的四川话大概外省人是听不懂这个人在讲什么的,只知道他在说话,偶尔有那么一两句是和普通话差不多的是可以听懂的,其余的就呵呵吧。有时候着急了问问旁边四川同学老师在讲什么,听不太懂哦!!四川人都听不懂,方言地域差异好大好大!所以那门课后来就是自学的基本上,感觉很崩溃!
我是福建漳州的,讲闽南语,小学上课差不多都是用我们方言上的课,感觉没什么差别的。到了初中开始用普通话,有时候老师口误,讲一半普通话一半闽南语,这气氛马上就笑死全班了。由于小学全部讲闽南语,所以到了初中普通话很不标准,有时候总是会被笑〒_〒,。虽然地方方言通俗易懂,但是难免会有缺点的,就像导致我们普通话不标准一样。初一我们英语老师是四川的,她到着很重的四川口音,英语发音和别班老师都不一样,初一因为是开始,所以我们发音我都走偏了,以至于到后来换老师被嘲笑还比较难纠正。她有时候会被笑四川标准式英语,有时候把她气哭,但这不是她的错,她是一个很认真的老师。普及普通话教学是很好的,对于以后出门对朋友的交流都有帮助,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哈哈哈。
有时听不大明白,有时又想笑。以前物理老师说铜丝是藤丝,你爸腻马供你上学可容易尼
会活跃课堂的气氛,时不时就会闹出一些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