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吨是有些夸张,不过一些特殊的时节性的菜的收获季节,比如大蒜跟白菜吧,平时里的都不那么新鲜,而收获的季节时,大街上到处就是刚从地里拉来的新鲜的,而且这类的通常也能放好长时间。人们的确会大捆小担的往家买。我就帮家人一次性的买过:半三轮的白菜、几十斤的蒜、两大捆的葱……后来有一次去南方玩了一段时间,头次去菜市场就开眼界了,只见那地摊上摆的菜,都是一小把一小把的,还择的干干净净,我心里就嘀咕,择的这么干净,要卖的多的话,忙得过来吗??而一起去的南方朋友的买菜风格,也让我看呆了,人家转了一圈,买了三个鸡蛋,两棵芹菜,一块小小的猪肉估计顶多半斤,还买了四根香蕉,一头蒜,她买的时候,我真的很担心,怕卖菜的嫌她要的少而生气,但周围的人好像都这么买的。我不禁说对她讲,这要在我们这你这么跟小贩买,人家估计得骂你……我们这出去买水果尤其是西瓜,都是好几斤,或是按个头要。而南方的水果都切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想要什么这个来一点那个来一点,总觉得不够塞牙缝的。
我生在中原,长在中原,曾经在南方广东呆了十多年,后来现在就一直在北方讨生活。南方人买菜的量确实是很少的,比如白菜,葱,姜,蒜,青菜等等,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的买,青菜可能会买上个2-3棵。蛋类和肉类也就3块5块的买,能够的上一顿吃的就可以了。这只是代表在家里没有来客人的情况下,才会买那么多一点,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的话,肯定买的也不会少了,或者去饭店吃饭也都很正常。或许是因为南方天气的炎热,又或许是因为南方买菜比较方便,可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北方人买菜就不一样了,那差距明显的太大了。去年冬天在沈阳沈河区的时候,每天早晨起床上班经过楼下早市的时候,那买大白菜的成群结队,基本上都是一平板车的买,家家户户都是买那么多,放在那里能够一个冬天吃的。买其它菜品的量也要比南方人买的多,或许那边冬天出门太冷,出去一回就得买上够两天吃的才好,又不怕它坏了。
南方人家里来客人了,会买很多种菜,等你一上桌那是满桌子的菜,五颜六色,并且都非常精致,看了也让人很有食欲,唯一的不足就是菜码太小,每个人一筷子下去基本盘子就见底了,让人无法真正的满足口腹之欲。而北方人买菜就买几种,但是等到开饭上桌了,你就会发现,菜虽然不多,可是每个都用大碗,大盘,甚至是大盆装的,而且装的满满上尖,吃光了还可以再添,所以不管你有多大的胃口都能让你吃到撑,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主人的豪爽和真诚。
据说南方人买猪肉可以按两买,还让卖家给切成丝,这……在东北,感觉按斤是个正常的现象,如果一些人家人口多一点,而且还认识农村直接买肉的,可能就会说“给我半只羊,给我来三分之一头猪”,哈哈,一想到农村热闹的情景就觉很有意思。以上都不算什么了,北方到冬天买大白菜的时候才是壮观。一半卖白菜的会开辆大卡车到各家楼下,然后就看一群人出来开始买白菜,都是几十斤的买。
谈谈鸡蛋的事情。在南方,买鸡蛋可以论个,我同事说她们有的时候只买四五个,对于豪爽的北方人来说,这怎么够吃啊,一顿饭一个人就可以吃三四个鸡蛋啊。于是北方人买鸡蛋就变成了按箱买。就拿我们家举例子,我妈妈平时买鸡蛋,都是一两箱那样买回来,然后塞满冰箱里的两个大格子,这样才感觉安心。就像下图那样子,一箱会叠个两三层吧。
“我在成都,买个土豆,买根莴笋,老板都要帮我削皮,什么菜都可以一点点买,真好!” 不仅是买菜,买水果、买肉等等上也显出了这样的差异。专家表示,这种差异与南北方不同的气候有关。北方通常寒冷干燥,食品可以存储更久的时间。而南方相对更加湿热,这使得南方人一次只买一顿或者一天的菜,否则会坏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