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在青岛参加过张晓彤老师主讲的《如何选用育留人》课程,培训结束时她给学员留了自己的邮箱还有一个网址,让学员工作中遇到问题发邮件跟她交流。很多培训师在授课后会有这个动作,给学员留下联系方式,但不知有哪些学员真的会跟培训师互动,工作中遇到问题发邮件请教。我微信朋友圈有很多是做培训师的,有一次我在一个培训师圈里发了个问题咨询,没有人给我回复,我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立刻退出了那个“圈”。大概在充斥功利的商业社会,在不付费的情况下,培训师也鲜会回复学员问题吧?我不知道。
我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发过邮件向专业的老师咨询,大概这么多年只发过两次邮件一次微博私信给听过课的培训师,只有NLP李中莹老师回复过,给到我非常大的帮助,至今我内心充满感激。张晓彤老师推荐的“中人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简称),对我这个非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来说,也算是一个专业的导师,我在中人网下载过很多工具和资料用于日常工作中。
在职场上能找到一个专业的“导师”实在是件幸事,这是我后来体会到的。这个导师可能是你的长辈、你在校时的老师、你公司里的同事或上级、你的后天亲人(现在流行这个),甚至是一本书籍,也可能是百度是谷歌是一个具体的网址……总之,当你在工作中、甚至生活上有需求有困惑需要帮助时,这个导师是你可以求助、可以咨询、可以信赖的对象。他(她)能够为你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让你少走弯路,迈入更踏实的职场人生。
JASON同志第一学历只是个“中技”,他在工厂多年,熟悉机械加工的车铣磨钳刨镗钻等等各种设备了解西门子德马吉马扎克等各种加工中心刀具系统,90年代初,当年他还在车间当个苦逼的技术员时,曾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买过一本工具书,也跟着广播电视大学的讲座自学了几乎所有的《机械工程师》课程。当时有堂课是清华大学某位教授所讲,他看着最后的字幕记下人家的联系方式,修书一封去请教蜗杆齿轮的计算问题。隔了两个多月,收到教授回信,一是嘉许他的学习精神,二是说自己刚从澳州回国抱歉信件迟复,三是答疑解惑了JASON的问题。这种专业导师不仅学高而且德重,实在令人敬仰。JASON同志虽然只有大专学历,英语水平了了,但因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来到了一家外企成为效率提升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是他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能力,二是他知道找专业的导师——工具书、电视课程、大学教授。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几乎我们遇到的除了生死之外的任何的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我们也会遇到更多的形形色色的“导师”。比如我今天早上还不知道微信朋友圈如何分组,百度未果,发万能的微信朋友圈求助,一位人在苏州的从未谋过面的博友就告诉我“通讯录-标签-新建-拖人”,马上搞定。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上愿意向别人请教,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导师”,学习到的更多、成长得更快;如果我们也乐于助人,愿意分享,就可成为别人的“导师”。所谓,成人,达己。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