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其实是个不太会聊天的人。刚参加工作时一直在工厂,不太跟外界打交道。那时候我妹妹在一家商场当导购,她每天回家都会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顾客,听上去有趣得很;我每天面对机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感觉人愈发呆板。
我一度非常羡慕从事销售工作的人,觉得他们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东西。那时候就想,如果我也从事商业工作,一定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变得擅长跟别人沟通,没有人际焦虑。
离开工厂到了现在的公司,参加新员工培训时,有一名保险公司的组训师来给我们讲课。时隔这么多年,很多内容都忘记了,只记得他讲“赞美”的技巧,“遇货添财,见人短命”。
所谓会聊天,可不就是要懂得赞美。所谓“遇货添财”,打个比方,比如看到朋友买了新衣服、新包包,你明明知道可能只花了一、二百块钱,问人家价钱的时候要往高里猜“这衣服好漂亮,多少钱?一定很贵吧?”对方让你猜价格,你要说“肯定得五、六百吧?!”对方会比较高兴。如果你说“地摊货吧?三十还是五十?”朋友大概就会比较尴尬。如果友谊不够牢固,小船说翻就翻了。
有次出差我背了个花花公子的包,跟一个年轻女同事去逛街,她问了句“你这包是真的吧?”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聊天啊。人家若背个LV,拎个GUCCI,即便在公交车上遇到,也千万当真,如果你问“是真的吧?”不就打人家脸吗?除非人家自己告诉你真假。
我发现现如今不论男女都不愿让人“说老”。特别是女人,人家明明只有二十出头,你若猜测人家年龄时问出“你三十几了?”估计分分钟就冷脸给你看了。所谓“见人短命”,就是在猜测人家年龄时减去几岁,见到女人就夸“哎呀,你怎么越来越年轻啦!”“你逆生长啊!”女人听了,明知是PMP(拍马屁)技巧,但保准会心花怒放一小下。
会赞美、会聊天这事,我觉得受家庭影响,而且也有可能是天生的。同事儿子上小学二年级,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让补充完整句子“我最佩服爸爸的……”小朋友写的是“我最佩服爸爸的老婆”,同事说不知儿子是抗议还是拍她马屁。她在朋友圈一晒,让我们也欢乐了很久,直道这小朋友会聊天,有前途。
所谓会聊天,是让别人舒服。想起多年前的一件窘事。有次接待一个外地来的女设计师,一起吃饭,东聊聊西聊聊,那个设计师三十多岁了,我傻乎乎问人家孩子多大了。结果得知人家婚都没结……当时那气场,一下子氛围就尴尬了,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问过这种类似的蠢问题。这种就是典型的不会聊天啊。涉及人家的隐私的事,再熟悉都不要聊,比如什么时候结婚、生没生孩子、要不要二胎、一个月挣多少钱、家里住多大房子……人家自己不讲,跟你一毛钱关系没有。不如聊聊今晚月亮真圆、天气真好、《欢乐颂》真好看……等等,这类话题比较安全、稳妥、令人舒服。
有次在一个滨海城市参加同学聚会,当地同学非常热情地驱车沿滨海大道开出很远,把我们带到渔村。海参鲍鱼大螃蟹等最新鲜的海鲜上了一大桌,有个女同学并不怎么动筷子,才知道她吃海鲜过敏。请客的同学一遍遍表达歉意,自责“考虑不周,应该问一下大家都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忌口。”女同学道“同学难得相聚,大家开心就好,我看大家吃的开心,就很满足了。”要知道以前上学时该女同学十分高冷,言辞刻薄。可见后天修炼很重要,她变得很会说话聊天,让同学们都很舒服。
所谓会聊天,是善于用书面表达。最近在看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在COW BOOKS书店的“100个基本”中,他写道“工作上的委托、道歉和致谢,使用手写信件,是对社会及照顾自己的人们表达敬意的方式。”
读到这里,想起前两天有个同事组织培训,一时找不到公用笔记本电脑的鼠标,我把自己的鼠标借给了她。次日上班看到桌上放着鼠标,下面压了张纸条“谢谢你!”还画了个笑脸。看到这样的字条,内心暖意丛生。
所谓会聊天,不一定要说实话。想起一件趣事。有次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结婚,她还单身。俩人骑着自行车在大马路上遇到,就推着车子聊了几句,知道她刚找了男朋友,就顺口打趣“长什么样啊?哪天领来让我们看看呗?”她很谦虚地回道:可丑的啦!比你对象还丑!
话一出口她自己亦觉不妥,马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哈哈哈!说出的话泼出的水。
多年后的今天,我想起当年的那个场景,还觉得……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比较令人尴尬,和难忘呀。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在这E时代里,所谓聊天可分两种。一种是网上聊天,另一种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第一;网上聊天完全是一种随心所欲,不用用涉及过多的理念条XI。尽可能发挥你的潜余力,志同道合无疑是人逢知已千杯少,情投意合忘烦忧。所以也没有过多的约束。
第二;说到人际交往。在这点上,很大因素决定于个人的性格趋向。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际交往者。那么首先得让自己的性格能溶入群体。聊天不分地域文化。一名学术YAN博的学者,也许在言谈上不尽人意。而做为一名善谈者,首先具备的是心里的素质,与个性的开朗。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追根究底还是说到性格开郎与封闭上。
当然做为当局者的你,你也一定不希望聊天的对象是一名人云雾里之辈,或是拘俗守常之徒。
第二;聊天无疑是围绕着一个话题,而展开言论。这种言论得分场合与群体的交系。当然楼主所提出的聊天也就是与朋友之间的聊天。首先我们暂且将性格放在一边。不防说下健谈者的几个优势。第一;适当打破沉寂。这时你的言语便是中心,时常培养这种习惯,你会喜欢上受瞩目的“焦点”,第二;聊天无疑是放松心态。虽然快乐与忧伤都能成话题。但我想不会有人会用本是休闲的时间来听你倾诉泪水。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讲个小笑话、小故事。不用你抓,一桌人的耳朵会自然跟着你跑。这是在饭桌上。
下了饭桌,诸如此类与现实不擦边的笑话竟可能减少。你可以以自己为中心,把身边的事用黑色YOU默的形式讲出来,记住你可以不笑。SHANG长讲笑话的人自己是不笑的。他要把笑声留给听者。
还有,经常同朋友聊天不但可以煅练自己的口才急辨能力,还有也能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的开朗。你可以选择从一个朋友下手。这个朋友必需是你最要好的。躺在月色下,清风拂面。往事尘烟……那时就算你想把住口你也把不住。
以前我有一位朋友,是十足的闷头货。受了我口若悬河的影响,他喜欢来我家,喜欢与我聊天。聊起来还个没完。场合多了。人们也不见他再怎么“保守”了。什么都可为一门艺术。聊天亦不例外。近朱者斥近墨者好。你与一群二棒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家伙成天呆在一起。我想你连表达能力都会退化。
怎么样朋友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过往我就是名十足的闷头货。但看了这么多,你还觉得我像是一名正宗的闷头货吗,呵呵。在学术上也许我是泛泛之辈。但在聊天上。越遇上你这种类型的,我却能脸不红地充当%%。有时间与我聊聊天吧。我就不信污染不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