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老年人保健品这个行业非常火爆,电视上、网络上、路边推销,到处都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概念来销售的所谓保健品。
左左总结了一下,无非就是两点:
一是产品,把以前普通的有些保健功能的中药,起个让人听了半懂非懂的名字,换个高档精细的包装,再写上能防百病的介绍,一款价格吓人的保健品就这样诞生了。
二就是如何营销了,先在电视上打广告,吹得神乎其神,反正就照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仙丹那样吹,就没错了。因为看电视的,现在是老年人居多(别问左左为什么,因为年轻人都上网了呀,哪有时间看电视),所以销售的还出奇的好。
故事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很平淡,毕竟一个原打,一个原挨,而且老头、老太太们买的那些所谓保健品肯定是吃不死人的(有没有效果,左左不好评判,左左认为至少相对于价格来说,效果就没什么了,主要是心理效果吧。)
但因为这一、两年,爆出了很多保健品行业的行业现象,年轻人因为上网也都知道了很多保健品是价格虚高、效果和几块钱买的中药也差不多。所以在老年人看了电视这些广告,想买时。家里的年轻人多半都会阻止。
古语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二(别管是一尺二还是一zang,那个字左左用五笔就是打不出来)。看到销量一直在下降的某些保健品头头们着急了,怎么办呢?最近不是国内打击传销,很多传销人员失业了,一些保健品老板应该是请了些传销的人员来帮忙做了营销策划,就出现了下面这个事件,大家看看有没有点相似。
事件概况:
杭州的李阿姨有天接到一个电话,请他们老两口去苏州旅游,出奇的便宜,只要200元就行,2天游,包来回、包住宿还包吃饭呢!李阿姨一听还有这好事,那就出发吧。
同行的大概得有40多人,都是老年人,李阿姨听大伙自我介绍,有的说是退休教师,还有退休教授。先是在苏州玩了半天,然后就直接被带到一个厂家,开始上起课来了,反正就是和左左前面说的电视上广告那样吹,然后李阿姨发现旁边一起来的好些老年人(左左想问,做托的感觉好不),很多都冲上去订订购,就像不要钱一样。李阿姨心想,人家文化那么高的都买,应该不会错,然后......然后就花了7000元买了十几包保健品。
整个过程是:
首先把老年人骗出家门,和子女等年轻人隔离开来。
然后将请的托们和真正骗来的老年人混在一起,玩半天,让大家消除戒心(这些托往往扮演的都是高学历、有知识、见多识广一类的角色)
最后再把老年人一起带到一个所谓厂家(最好是手机信号都没有)地方,营造一种好产品,不买就吃亏的氛围,再加上老年人中混入的那些托的表演,想不买都是很难的。
这个过程看完后,所以才有了左左认为是保健品老板请了传销人员来做的营销策划。
传销:首先把人骗过来、然后再由特定的人员(也有托)在特定的地点上课洗脑,最后让被骗人交钱。
今天左左就写到这里,最后提醒老大爷,老太太们贪小便宜吃大亏。
年轻人们也要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