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喝茶的历史很悠久。可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喝法。而且根据不同的喝法,就有不同的市场形式与之相适应。
第一种喝法是最基本的,那就是满足解渴的需要。北京人出门在外,不管是出差,还是逛公园、逛商店,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碰上卖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儿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
第二种喝法,喝的是个讲究。讲究茶叶、讲究水,讲究茶具,更讲究怎么个沏法、怎么个喝法。北京城有的是大茶叶店,花茶、绿茶、乌龙茶,云南的坨茶,蒙藏人好喝的砖茶,什么样的茶都买的着。因为喝的是讲究,一般的茶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已往都是买了茶叶,回到家里头自个儿细斟细品去。现在北京城里已经出现了好几家专门讲究“茶艺”的茶馆。不管您是喝中国茶,喝外国茶,不管您怎么讲究,都能满足你。不过,既然是讲究,价钱很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约上几个朋友,作为一种高档的文化享受。其实大多数北京人喝起茶来,既不象第二种那么讲究,也不象第一种那么将就。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北京人总能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茶文化来。只要有口饭吃,肯定得弄壶“高末”喝。还真有不少的北京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老作法,早清儿起来先得闷上壶茶,一直等到喝满足了,这才能吃了早点,出门上班去。所以当年北京城里才能出了茶馆这个行业,而且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扬名天下。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中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闻名遐迩,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时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一天到晚,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当年的茶客里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满、蒙、汉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统一中国的时候所依靠的军事力量,政府为了保证随时都有足够的兵源,不准闲散的八旗子弟离开八旗自谋生路,他们只能依靠朝廷发给的粮饷度日,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