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有一年端午节,学校放了两天假,朋友从家里给我带了一个粽子。因为是很熟悉的朋友,我道谢之后随意说起我对粽子的热情一般般啊,我家里的我就没吃。朋友言之凿凿:放心吧,这个粽子你肯定爱吃!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噢?为什么呀?其实我问完之后立刻就意识到我问了个傻问题,他肯定是吃过了,觉得这个粽子好吃才带给我的。朋友兴致勃勃:我知道你不吃肥肉又怕腻嘛,我买了六家粽子,加上别人送的,全部都拆开尝过了,这家料最足,油最少,你肯定爱吃的!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我知道他胃不好,平时轻易不吃这类难消化的东西,我愣了一会:那你这两天岂不是光吃粽子了?朋友这会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是啊,吃的有点多,感觉以后都不想吃粽子了。那个粽子确实像朋友说的一样,料很足。个头像两个小拳头并一块差不多大,薄薄的一层糯米,裹着绿豆和栗子,中间是手指长的一段排骨和大块瘦肉,排骨浸出的油脂恰到好处,咸甜适口,香而不腻。真的很好吃。
我妈做的饭团,那时是高中看日漫女主角捧着饭团和便当美滋滋的样子,羡慕死我。回家满地打滚,要妈妈给我做,我妈妈她没做过饭团啊,她吃过但是没做过,就迷茫了起来。看了我的图片,认真琢磨了一天 第二天我返校时骄傲地把一包东西放到我手里,一副士兵打了胜仗的表情。我急匆匆返校也没有打开看,到了学校饭点才把它拿出来。当时目瞪口呆,里面是四五个巨大的,超级大的,比我脸都大的饭团子,其实应该叫饭球巨大,拿保鲜膜包着。里面塞满了肉菜和鱼。鱼饭球里面我估计没有一条鱼,也得有两条鱼,我吃了一个就撑的走不动,吃着吃着就忽然鼻子一酸。那时我家经济有点不好,家里的菜都很素,这个饭球里塞了那么多的牛肉和鱼。不知道为什么说不上来,我就鼻子很酸,晚上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哎呀我看那个图片里就是白米,那吃着多没有营养也不好吃啊,我这个是改良版给你放了好多肉,你吃着好吃吧?肯定能吃饱。我那时就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了。
红薯片。奶奶最喜欢给我炸红薯片,因为我爱吃。她会早早买上又大又甜的红薯,细细削皮,切成片蒸熟,然后买上好多面包,一点点捏碎,把红薯滚上一层面包屑再裹上一层面糊,放到油锅里炸。炸好的红薯片色泽金黄,稍稍放凉颜色会慢慢变深,看上去非常有食欲。轻轻咬上一口,外壳是脆脆的,但是芯子里却香甜软糯。小时候的我喜欢到能承包所有的红薯片。奶奶每每看到我食指大动的饕餮样子,都会笑的合不拢嘴,慈祥的摸摸我的头,许诺着再给我做更多更多。每到过年,我最盼望的食物就是红薯片,全家没人像我一样对这个食物这样热爱。
外婆做的酱。因为太太太太好吃,我不爱吃辣的广东室友都被折服,甚至想花钱买带给家里人尝尝。隔壁宿舍的也慕名而来,尝过一次以后演变成点了外卖就谄媚地凑到我这里来。听外婆说,她做这个酱用了一斤油,一斤猪肉与一斤牛肉掺在一起,做了满满一大盆,再装在一个个瓶子里,压实,密封。正如小时候,外婆帮站在床上的我穿衣服,我开心地说“我比你高!”边说边还比划,外婆的也是这样和蔼地笑着。所以这小小瓶的酱才能这么好吃,不仅仅是材料精挑细选,更是因为蕴含着深深的爱呀,这才是超市那些量产的酱无法比拟的地方。
土豆泥炸鸡翅。母亲买回鸡翅中,就是做可乐鸡翅的那部分,用小刀细致地刮掉两头的关节,完整地剔出两根鸡骨头。再将碾好的土豆泥,均匀地塞满每一个鸡翅的中空。随后将裹上面包屑的鸡翅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盛出。单看外表和普通炸鸡翅并无二致,但是咬下一口后才会发现别有洞天!几乎融化成液态的土豆泥被压迫顺着鸡翅缓缓流出来,因为鸡翅的包裹,土豆泥不会烫嘴。又没有骨头咯到牙齿之虞,一切都恰到好处。这个小吃征服过我极度挑食的表哥,他每次来我家必点这道土豆泥鸡翅,成为家中长辈说道的笑谈。
麻辣饺子,这道菜真不知道母亲是从哪里学来的。很小时候我有个坏毛病,不爱吃饺子皮,因为寡淡,就爱吃肉。后来母亲想办法改进,她在擀饺子皮的时候会首先加入分离好的蛋清,在肉馅里加入搅拌好的蛋黄。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Q弹无比,而且因为是手擀皮,延展性会更好,能够容纳的肉馅更多,饺子个个体态饱满大腹便便。然后下锅煮熟后捞出控干水分,在油锅加入麻油和少许大蒜辣椒炒香,再放入饺子小心翼翼的翻炒,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粘锅破掉。再给我凉拌一份香菜当配菜,我能一口气吃二十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