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每年会出版30万种图书,并且数量还在逐年增长中,在这些书中,除去大量的专业、教育书籍,剩下来的适合大众阅读的全新出版物还是多得数不过来。
豆瓣有一个网友计算了普通人一辈子能读的书:如果以1.5分钟读一页这样的超快速度去读书,一天读书一小时,一周一般就能读完一本书,一年54本,按60年的寿命计算,就能读完3240本书,如果你厉害一点,读这个数量的两倍,那你就能读完6480本。但是,相信我,很多人连前者的一半都做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就会掉进题目中所说的“阅读的陷阱”。那么,“阅读的陷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以乐观的角度看,就算一个普通人一生能读到3000本书(出去学校里的专业书),那么这3000本书会是什么样的3000本呢?
学社会学的人可能会去读《乡土中国》,经济学的读《货币战争》,学设计的读《美的历程》??这是理想状态。但据我所知,现在我们已经将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即时出版或连载的毒鸡汤或网络小说,原因是出于出版社的不道德宣传和书籍本身情节的诱惑性。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书籍质量欠缺,算是阅读的陷阱。这样的陷阱包围着我们,掉进去,浪费时间,是常态。
那么,该如何行而有效地避免掉进一个又一个阅读的陷阱呢?
第一,不追热门书籍。
我的观点是,好的书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书。我们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热门书籍。所谓热门的畅销书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营养的炫耀,该类书籍的成功可能是由于它属于一个受公众追捧的作者,而该作者很可能是在从事另一个行业,不是专业的作家。书成为热门附着着作者其他领域的人气。这样的书是值得怀疑的。
而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书,大部分的作者已经去世,不会再有上述的外力产生在书身上。对于这样的书,我要放心很多。
第二,相信出版社的眼光。
这一点是为了补充上一点。因为突然意识到很多青年作家也有他的才华,还有成为热门的能力,不能用一种方式一概否定。
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出版社的眼光,相信编辑的选择。这就又要提到目前国内出版社的调性问题,大多数做得中规中矩,少数一些做得真是不错,尤其是一些地方出版社,可以说是逆流而上,让人佩服。
比如本人十分认同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出版的书可以放心读。
第三,从杂文、随笔读起。
当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本书读的时候,你可以随便找一位知名作家的随笔集先来读读看。以我的经验,几乎所有作家都会在自己的随笔里提到自己的文学偶像。比如读完《沉默的大多数》,你会想去读《鱼王》,读完《精神明亮的人》,你会想读《1984》。
如果你读随笔时觉得这个作者符合你的胃口,你就也要相信,他的偶像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惊喜。
第四,不看成功学。
某个大佬的成功经历只适用于他自己,不适用于除此以外的任何一人。
成功学理论不会真正把你引向成功,但它却是一种很有效的满足臆想或寻找安慰的方式。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书上。
第五,不看鸡汤文。
有一个统计表明:目前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上,人们需求量最大的文章就是鸡汤文。
值得担心的是,鸡汤文本身无害,但一下子需求如此之大,就不得不想一想人们把鸡汤当饭吃的危害了。目前的鸡汤文大量生产,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把鸡汤和诡辩联系在了一起。几乎是现实中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都能找到一个煽情的表达方式一概而过。而面对事情的固有逻辑视而不见,营造“貌似正确的假象”的能力让人防不胜防。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