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或仔蟹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蟹,关键之一是如何进行蟹苗 种的提早放养。根据河蟹生长对水温的要求,6月中旬当室外水 温达到20°C左右时才可放养。在北方一般4月末直接采购扣蟹, 先在暂养池暂养到6月中旬,可放入大田。刚从卵孵化出的幼体,外形并不像成蟹而略似水蚤,故称蚤状幼体。蚤状幼本可分为5 期 ,需 经 5 次蜕皮才能变为蟹苗。蚤状幼体各期在形态上的区别点是:幼 体 第 1、第 2 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以及胸足与腹肢的雏芽出现与否。第 1 期蚤状幼体至第5 期蚤状幼体,其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依次为4 、 6 、 8 、 10、 1 2 根。每变态一次增加两根刚毛。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依次为3 、 3 、4 、4 、 5 对。第 4 期蚤状幼体开始出现胸足与腹肢雏芽;第五期蟹苗才会长成蟹苗幼体。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放苗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暴 晒,然后用漂白粉(用量为75千克/公顷)或生石灰(用量为200千克/公顷)消毒除野。药效过后,进水培育基础饵料,使池水透 明度达40〜60厘米。扣蟹苗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蟹苗,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
大眼幼体(俗称蟹苗)质量是影响蟹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优良的大眼幼体首先种质要纯正、优良,为长江水系的中华螯蟹,最好是经过选育的良种如“长江1号”河蟹、“长江2号”、“江海21号”河蟹。首先,亲本个体要大,作为亲本的公蟹个体重量应在175克以上,母蟹在125克以上。其次,苗种质量好,质量把控总的来讲应做到“四看”:一看蟹苗个体大小是否一致,大小均匀、个体规格在14万~16万只/千克为上等苗,小于此规格的苗为差苗;二看蟹苗体色是否一致,体色一致呈姜黄色,体表干净且有光泽者为上等苗,颜色不一致或体色透明发白、发黑者为差苗;三看蟹苗活动能力,用手抓取一把轻捏、甩干后放开,能迅速散开者为佳,散开慢者为差;四看日龄和淡化程度,工厂化繁育的蟹苗6~7日龄,土池培育的蟹苗在8~9日龄,盐度必须淡化到2以内,且保持24小时以上。蟹苗抓到手中有轻微刺手感觉为佳,如抓到手中有发软,说明日龄过长或过短,不能拿。同时还要注意蟹苗出池温度与自己培育池水温之差应控制在3℃以内。
培育幼蟹的方式主要有土池培育、水泥池培育、网箱培育、稻田培育。土池培育。土池培育幼蟹可分为塑料大棚加温与不加温培育、露天土池的常规蟹苗培育等。用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放养的是早繁苗。即培育的幼蟹当年能养成规格在100克/只以上商品蟹。而露天土池放养的常规苗,主要是培养成蟹种,有的地方放养4月中、下旬的蟹苗,培育成幼蟹后也直接用于商品蟹的养成,但养成的商品蟹规格较小水泥池培育。用水泥池培育幼蟹,主要是放养早繁苗,池中配有充气、加温设备,其幼蟹培育方法与带充气、加温设备的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方法基本相同。网箱培育。用网箱培育幼蟹放养的是常规蟹苗,主要与大水面养殖配套。稻田培育。用稻田培育幼蟹放养的蟹苗也是常规苗,主要以培养蟹种为目的,是当前解决稻田培育蟹种时幼蟹来源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特别是作为发展稻田养殖的配套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蟹苗放入塘后管理技术有几个关键措施,如何管理,怎么用药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