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浙大2017级本科生,目前由于苦逼的放假时间,苦逼的天气状况堵在江阴大桥上,在憋尿的同时忍不住暗搓搓地写个答案。感受就是,这里是成熟者和独立者飞往成功的航班,懒惰者和软弱者最后的庇护场。包容着不同的一切,愿意助力早熟的孩子快快长大,也愿意陪着笨笨的孩子慢慢来。有好有坏,有浮躁有纯净,有决断有犹疑,体现了中国大学在转型期的一种探索和变革。民风淳朴三墩镇,人才济济阿卡……啊呸,ZJU很亲民的,没有检查性大门,是附近居民最喜欢的免费公园,没有之一。没来之前暗搓搓地纠结大学的排名啊,条件啊,毕业情况啊……来了之后趴在杨明桥上,看着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人在这个校园里三两成群地走过,发出一阵阵笑声,夕阳下杨柳依依,启真湖波光粼粼。周围的居民下班了,带着孩子来散步。那个瞬间我觉得一个大学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迷茫,在这里活着(当然最好不要在这里死去)。仅此而已。
研究生在浙大就读,这是一个很自由的学校,没有人关心你到底是干了些什么。你想要去实习也好,你窝在寝室玩一天游戏也好。都不会有人特别关注。你想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你会发现很容易就找到这个平台。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去试。答主本科学校在一所211学校,不是贬低这所学校,只是在这所学校,我就像是上高中一样,学校里只有在中午十二点到两点,下午五点到六点,晚上下晚自习回来路上的人才很多,其他时间校园里路上人非常少。大家的生活相对而言,并没有什么精彩感,活动的多样性,丰富度也有限。提供的平台也不多。在浙里,我可以想干我想干的一切事情,只要不违法。校园的归属感真的很强。所以我一直感恩,可以让我来到这样一个学校读研。我对她的爱,越来越浓郁且深厚。
对于我刚从校园出来的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是再好不过了。虽然我不是浙江大学毕业出来的,但是大学的生活对是一样的。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可能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乐趣。我的建议是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等到自己离开校园的时候,才会感到不舍。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经历的本身在于尝试,大学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锻炼的高炉。我还记得我刚开始离开校门就去实习的那一刻,自己背着一大堆行李去公司报到,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当第二次回学校去考试的时候,才会有自己已经离开学校的离别情绪。如果你是一位刚要进入大学的学生,我建议你,好好的去体验大学的生活。
来浙大一年半了,仍记得自己收到浙大的录取通知书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我觉得在浙大读书最强烈的感受是,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别人问我在哪里上学,害怕有人会提高音调惊呼:“哇你是浙大的诶!那你成绩是不是很好!”浙大在国内虽然比不上清北复交,但是能在这里读书依然是非常令我自豪的事情~我是文科生,在浙大读的是新闻学专业。浙大对文科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工科和理科,但是不能否定的是整个学校的氛围。学校会有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给在浙里就读的人无限种可能。我想每个考试周一大早图书馆门口排的好长好长的等着开门的队伍,都是很让人震撼的。
食堂很拥挤,如学校论坛cc98常常见到学生抱怨外来人员抢占学校资源。学校东区停自行车很费力,被汽车占据的停车位,停车区到东6教学楼,走路特别长。学校公关做得很好,宣传力度大,在内在外“世一大”。图书馆资源丰富,无论是电子还是纸质,借书渠道多元,实行预约制能借其他校区的书。自习室学习氛围浓厚。还有一些老师,主要如通识和思政等,需要点名来约束学生来听课,对学生,还有对老师,某处程度都是对一所高校的侮辱。但是,浙大真的没有以下高赞那么美好,虽然个人感觉也没差到哪里去,比较平淡。
大概是自由了吧。就说两点:你的课可以自己去选择和安排,你想要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你想选什么就可以选什么,没有人天天去催你做这个做那个室友都很可爱。每个室友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大家愿意支持彼此的决定,倾听对方的苦恼。大家不会通过专业、性别、年龄等等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经历和在此期间的享受。想做就做,这是我在浙大学到的,大概是一所学校对学子们的包容和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