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泛滥,刷评论,刷播放量 目前付费内容最多的喜马拉雅FM平台,刷量刷评论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买过课的看官请自行判断。在此简单举例:《满分女神修炼记》,整体播放量200万+,前期单集播放量整整齐齐2万+,评论寥寥两三条,专辑评论总共就13人《疯狂英语李阳》在平台上一边倒的个人崇拜好评和网络上一边倒的人品差评,我都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李阳呢。眼球营销,强化形象包装,光环加持孙宇晨是一个很高调、很善于包装自己的90后年轻人,非常有意识地把自己打造成90后创业领袖。是的,当90后、亿万富翁、湖畔大学第一届学员、陪我APP创始人、投资人这类标签出现时,对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刺激程度绝对是超剂量的醒神汤。然而《孙宇晨:财富自由革命之路》中却除了读稿痕迹严重导致频繁出现的“啊,额,这个嘛,嗯”等不精炼的试听感,也只是将个人的三观宣传做到了极致。简单总结其“付费自传”。他评判人的标准是看这个人赚了多少钱。他很有钱,但他的幸福并不是因为赚了钱或者获得社会的认可。至于想要关于实现财富自由的内容,孙宇晨似乎沉迷于自我三观分享中不能自拔而遗忘了。标题党,徒有其表,名不副实。内容付费兴起就是来自于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焦虑,深怕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当下付费内容产品也懂得了迎合受众,无论想要售卖的是什么,总要找个理由和改变命运挂钩,而且越快越好。网上热门鸡汤垃圾内容是什么。《一小时读完日本史》《月薪3000的人和月薪30000的人差别在哪里》《30天追到女神》《如何做到月入百万》等等。看看现在大多数内容付费产品,本质上无非是这些东西的变种。对于推动知识经济兴起的“小白”,从细分市场在线培训到付费社群,越来越多的垃圾付费内容利用你们“自己思考不但浪费时间还可能犯错,于是跟着各路大哥直奔高潮的求快抄捷径”的心理进行收割,为内容商人变现。
现在的付费内容有点像餐厅。判断餐厅好吃不好吃,都是靠店铺得分、朋友推荐、乃至在外看餐厅氛围去了解。但是直到吃进嘴里的那一刻,你才会产生自己的判断,小马过河的故事,同时获取收获和乐趣最多的内容,一定来自于你自己有一定了解的那个领域。人本来就会对自己舒适区边缘的东西有着最大的好感。有一点点基础,在看付费内容的时候很多梗、很多话外之音都能够接住。也因为懂,也能和你自己的对某一项内容相印证,价值不用多说,乐趣也更多。live就更好一点,还能插嘴问。随便听听的内容,有些是自己都不知道你哪儿不懂。听过其实留不下太多东西,一般就学会点皮毛和技巧。所以买付费内容,我会买我接触过的、欣赏过的作者出的节目,因为我已经在其他平台完成基础试听了。
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的互联网内容。其中很多内容,放在十年前,都是培训班上的事情。当年教育行业孜孜以求的远程教育,如今被互联网实现了,而当初想做互联网教育的人却没有及时跟进。很多行业其实都是如此。只有为什么没跟进,因为现在的内容付费,是粉丝经济,是网络营销。那些百万、千万关注的公众号,难道内容就一定更好吗。那些从网络转到线下的畅销书,难道比之前的畅销书质量更好吗。恐怕都不见得。核心的区别在于,网络上的很多内容更符合用户需求,更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