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限制原因,有很多人已经回答了。诸如氧气含量、重力、浮力、散热问题等。其实还有很多“工程技术”问题,比如:心脏如何把血泵得那么高呀、怎么消化那么多食物呀、生仔呀、骨骼支撑呀、如何行动呀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些原因都不是最难的地方。长颈鹿脖子那么长,也不知道心脏是怎么长的,不过我估计它心脏供血问题已经解决,脑袋应该不会因缺血而经常头晕。几十吨的恐龙都出现过,估计诸如行走、骨骼、消化、吃饭、拉屎、生仔、拍拖、做爱、散热、保暖、感冒、读书等等问题,大块头们都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极寒地有企鹅、黑暗中捕食有蝙蝠、万米水压的海沟中有一堆动物。因此,我假定生物是有很多方案去应对各“技术问题”的。但是,不管动物们“技术解决方案”有多么巧妙,都必需向外获取食物。食物来源是难以突破的终极限制。因此我认为:限制巨型动物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规模限制。这是个什么意思呢?10亩草地,只能养活100只兔子,100只兔子只能养活一只狼。不会有狮子的生存空间,不够吃呀!100亩草地,可以有1000只兔子,狮子这样的大块头才有出现的机会。随人口的增多,慢慢的都消失了,连兔子都少见。近年来,农村人口减少,野兔变多,野猪也变得常见了,其它野生动物都多起来了。最近,有人听到过狼叫。听说过打兔子、打野鸡、捉鳝鱼。但从没听说过有谁专程去猎狼,但是它们消失了。直到最近才重新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地球引力没变,气候没有变(就算气候有变,相信狼的身体条件也扛得主,因为它的近亲狗没死嘛。)各种“工程技术”问题也没变。唯一变化的是:人类侵占森林的面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因为人类动了生态食物链的底层,所以顶层的物种就受到影响。食物链顶层的物种最脆弱,最容易消失。而巨型动物,几呼都是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之所以除了蓝鲸以外,没有题主认为的“巨型生物”应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氧气含量。跟恐龙时代比,氧气含量下降很多,大块头容易缺氧。第二,能量供给。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有极大的损耗,肉食动物能从食草动物那里获得的能量远比不上食草动物从植物这样的生产者那里获得的(当然,是逐级递减)。一方面,氧气少;另一方面,其他物理、化学条件和恐龙时代,甚至是泥盆纪都有巨大区别。无法供给足够的能量给生物,使其进化为庞然大物。第三,引力限制。这个不用多解释。第四,散热。物体等比例扩大,相对于表面积,质量和体积往往增加地快。所以大块头不容易散热。汗腺也不是每个物种都有。当然。还有个因素是人类。但凡有个物种往巨大化方向进化,难保不会被人类吃光。比如猛犸象。
中生代的氧气浓度只有12%至15%,而二氧化碳浓度反而比现在高,所以认为较高的氧气含量导致恐龙这种巨型生物出现是无稽之谈。氧气含量较高的时代是在晚古生代,约为31%,二叠纪晚期地球环境剧变,海平面平均降低了大约100米,大气含氧量降低了超过50%,造成了地球史上最惨烈的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使90%至96%的海洋生物灭绝,70%的陆地生物灭绝。好吧我不是来答题的,我是来反对排名第二的答案的,那个答案太多臆测的东西了,而我又被拉黑了,只能在这里说点反对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