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11岁开始上寄宿学校,4年级之前也并非完全在家居住。小时候父母关系僵冷,母亲带我在外公家住过,在姨母家住过,在她工作的地方住过,记忆中颠沛流离了大概2年,我总会在陌生的地方醒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生怕她把我丢下。但凡醒来找不到她,我就崩溃大哭,像被遗弃了一样。后来他们关系缓和,父亲把我们接回了家,然而在我7岁那年母亲便去世了,终于我真的彻底被遗弃了。再之后父亲娶了续弦,我被打发着跟着爷爷奶奶住过,跟大伯住过,最终在11岁被送去了寄宿学校,开始独立的生活。
小时候搬家,读书时外出租房,高中毕业后又要搬家,大学的时候一个人远走他乡。可能是这种频繁改变生活环境和交际范围的经历让我没有归属感。没有归属感是什么体验呢,比如在一个班上,毕业的时候大家都眼泪汪汪的,我一个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大学里团队的活动,无论成功失败也不会有波澜。一群人在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会突然觉得孤单,觉得其实大家不是一伙人。做很多事情做到一半时,会觉得和自己无关。最难受的是一天劳累下来,躺在床上发现一天的疲惫并没有什么目的。总之就是一种很丧的体验。
从小生活在亲生父母的家庭里,可是没有归属感,每天回家也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房子里的生活只有餐厅,卫生间,房间。和家里没办法沟通,他们也不懂,而且也自以为是。我不太会表达为什么这样和没办法告诉你我有多抵触和家里人在一起。就这么说吧,回家开门发现家门锁着,我会开心,感觉家里没人,就我一个人我才踏实。我父亲回来,我就会一直待在房间,不会出去,我害怕和我母亲说话,因为真的很难沟通讲清楚一个问题。再多的我也讲不出来,就是感受吧。
遇到麻烦事情,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大半夜的一个人去看医生,眼泪在眼眶打转,也不能让它流下来,因为知道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学会了一个人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可以去完成的事情,心里的那份孤独只有自己能懂。所以给两年的时间给自己在这座城市找归属感,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找到归属感,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座城市,去我心中最想念的那个地方。
大概就是在成年后还是会觉得自己缺乏关爱,总是在想要接近和逃离中来去。总是莫名伤感,会在晚上哭。对父母,会觉得心疼他们辛苦工作身心巨累,对自己,会觉得不受关爱,在任何一个亲戚家借住都会觉得压抑。尽管有血缘亲情,可终究不是别人的孩子。要适应别人的生活习惯,始终敏感。可是父母为了生活不在身旁,觉得自己二十多了还要这么脆弱总是不太像话。
我没有家,没有一个属于我的家。我的家里没有我的床,睡沙发我妈不会问你舒服吗?工作的地方不是家,跟男友合租吵了架脸能去的地方都没有。他的家也不是我的家,我没有家。世界这么大,没有我的容身之处。所以我恨这个世界。我有稳定工作,所以大家都以为我衣食无忧,活的潇洒。其实我是自卑到骨子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