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抛开影片中最让人喟然长叹的嫌疑人这个男一号,那么影片中对于杀人者情形的陈述竟然与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聊城“于欢刺人案”高度相似,于欢杀人是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受到极端威胁情况下怒不可遏、忍无可忍地反击和自卫,影片中陈婧母子的杀人同样也是在人格被暴力威胁、践踏、为了保护自己而下意识地一种本能反击,不管是林欢还是影片中的陈婧母子,于慌乱之中措手不及杀死一个完全可以被称为“人渣”“撇子”的坏人,都是一种莫大的恐慌和罪过,他们从未想过要致谁于死地,他们本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拥有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一样的质朴而善良的心,只因被坏人逼到了绝境,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才愤然反抗,与之作殊死搏斗,结局往往是坏人被杀死,而自己也要面临牢狱之灾。
这种案子非常棘手,本来是正当防卫的范畴,稍不注意就会变成防卫过当或者过失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如果人没被杀死倒还好办一些,找个好点的律师证据确凿的为你辩护,成功的几率会很大,但人一死,这问题就复杂了,想要取得“正当防卫”权利的胜诉就不是一朝一夕能了结的事,俗话说“人命关天”,关于人命的案子,绝非三言两语能够理得清头绪的。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法律条款太过苛刻,而是事实的真相常常障目了局外人的心。
这部电影如果就拍摄手法和叙述方式来说,对于苏有朋前一部电影《左耳》来说都要长足进步得太多,尤其是在对于悬疑要素的把控和背景音乐植入的运用,色调光线对比、人物对话台词的设定、神态面部变化的捕捉等等,尤其是在开篇嫌疑人一出场所缔造的人物形象:孤僻、苍老、阴郁、颓废、着一身黑衣、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形象,几乎在刹那间就撅住了大众的眼球和心理期待,纷纷猜测这个“怪人”到底要干嘛?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和即将要发生的杀人案又有什么关系?
正当你顺理成章地以为这个嫌疑人只是一个冰冷怪异孤独的异类式的符号公式时,随着剧情的逐层推进,随着案件的整个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你会赫然情绪翻涌,喟然长叹,原来他竟然是一个如此真实、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如此单纯、如此……可怜的人,为了爱,为了感恩,为了守护和呵护心灵深处那份小小的卑微的爱,他用尽天才的智商,自毁尊严和形象,去做尽一切“疯狂”“变态”“惨不忍睹”的罪状,只为回报曾给予自己浩瀚光明和人生意义的女子的那一份善意的笑容。
影片中的男一号、也就是影片标题中的嫌疑人、张鲁一饰演的天才物理青年、性格孤僻自闭自卑的中学数学老师石宏,无意间目睹了林心如饰演的歌女陈婧杀死“坏人”的一幕,出于感恩,也出于卑微的爱慕之心,石宏决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去保护这个曾带给自己绝望生命中温暖阳光、巧笑温婉的、美丽女子和她的女儿。其实,发生这种命案,按照常规的处理方法就是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让法院来公平裁决。影片中的石宏在第一句话就对吓得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陈婧母女说“你可以选择报警”,然后才接着告诉他们处理这件事的第二种方法,就是交给自己,让自己来处理这起杀人案所有的后果。
如果选择报警,那么这部电影很有可能变成引起社会轰动的“于欢案”,但正是因为没有报警,这部电影才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嫌疑人X的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