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还未从头脑中散去的热血之情,看完了兄弟连这部错过了十年的优秀电视剧。提笔想要写下零散的感受,不知从何起笔。从很久之前被那个画面昏暗,场面壮观惨烈的跳伞片段震撼到开始——从E连在D-day在炮火中降落的那一幕开始,心里就一直挂念着这支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队伍。但阴差阳错地先看完的,却是这部的续集《太平洋战争》。网上的评分和评论都一致地认为《兄弟连》的质量要明显高于《太平洋战争》,在大部分程度上我也赞同,因为在看完《兄弟连》之后真的已经不记得太平洋的大概结构了。不是因为头脑发热地花痴E连帅到要死的Winters,而是这第一部不管从剧情结构还是情感表达人物特点方面都太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让我晚上看到半夜突然停掉强迫自己上床睡觉之后,一整晚的整个人的大脑都飘荡在欧洲战场上一样,无论是半醒着还是在睡梦中,都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化作E连的一员,融入了炮火中,随着他们惊心动魄地经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正因为头脑太入状态,早上也早早地醒过来,才发现一整晚的梦都是在战争中的。
作为少数非军迷类观众之一,我的欣赏侧重点可能有所出入。因为不懂相关知识第一遍看起来甚至有些吃力的情况下,却还是能够被很多感人的点打动,我自然没有资格评论每一次战斗场面的质量,因而只能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从一些小方面来谈感受。
最值得称赞的部分首先是细腻而又不拖沓的心理描写,和由面及点的战友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谊的表达。从连长训练新兵开始,团结的队伍与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连长一起,他们就是一个优秀有爱的团体,可以发现在前两集中对于士兵之间的情感没有很多细节的描写,我们甚至连士兵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只不过看个脸熟而已。更多的是整个团队之间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与士兵之间的关系,Winters作为核心领导人物在第一集中就说出了第一句很能标志他性格的话:“千万不要给自己任何占士兵便宜的机会。
” 由此可见他尊重下士的领导理念。一直到D-day之前士兵之间打打闹闹都像是一班小孩子之间的感情一样,既有玩伴一样的亲切又不免小矛盾,显得很真实,又有紧张的气氛,活泼而压抑,可以感受到如暴风雨般的战斗即将来临时的紧迫感。
而一直到D-day开始有战士伤亡,直到战争结束,可以看到失去战友的或者眼看战友受伤而无能为力的士兵内心的情感逐渐被描绘出来,很多细节表现出了他们的兄弟情谊至深。值得称赞的是,这些细节显得利落却表现力极强。
剧中没有过多的篇幅专门给某两个分开的士兵特写,没有如抗日神剧一样地十米之外都死了几十个人的时候镜头中的中枪士兵还在跟战友话别,也没有刻意地将分别的镜头延长,在其他人都一批批冲上去跑了个来回以后受伤的士兵还在交代照顾好我哪个哪个妹儿之类的事。随着炮火在整个画面中蔓延开来,战士负伤,死亡,分别,一瞬间切换完全,生离死别也仅仅是几秒钟,之后的回忆里情感才不断涌现出来,令人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