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永远解决不了,即使我们把全中国的工厂都关了,到了春天,你也必须给沙漠盖个盖子,才能把PM2.5浓度降下来。如果不考虑沙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能,至少我觉得能达到我们能接受的程度,但看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还是上面这幅图,很明显可以看出北美,欧洲,韩日的浓度还是要比其他欠发达地区(不包括中印和东南亚已经北非西亚)高,这说明PM2.5浓度与经济发展还是有关系的,但是中国印度这种bug级的存在,又说明这种关系是很复杂的。从污染源来看,我们可以把污染分为生活性污染和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本人研究不多,就不多说了,从生产源来看,其实污染排放基本可以由下面这个式子来决定。其中Z是污染排放量,S是经济规模,ψ是产业结构,就是经济总量中污染性产业的比重,e则是单位污染排放密度,就是一个单位的产出要排放多少的污染物。我们现在还要发展,因此经济规模基本是不能动的;ψ是产业结构,如果在市场经济下,这玩意一般都跟资本密集程度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有钱,产业结构就越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往往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说起来,这也没什么法子好想;最有希望的就是e,这东西是纯技术含量的东西,技术水平高,污染排放就少。说到底这也是烂大街的结论,但是做起来也很难。最简单的,技术改造也要钱啊,这个成本究竟谁出?在拿改造产业结构说,中国已经在重化工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一个河北的钢产量就已经傲视全球了,河北的钢就是便宜,能怎么办?其实,我觉得最可怕的其实是中国的工业规模,这不但造成了中国巨大的环境污染,还决定了没人能给我们接盘。在中国之前,从来没有那个10亿人口级的国家经历过如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也没有那个国家的工业化规模达到中国这个级别,有些东西光靠技术是没有用的,首先你不一定负担得起成本,其次就算负担得起成本你也没办法完全消除污染,不然的话美欧就应该完全没有污染才对。随着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极重污染产业逐渐转移是个必然趋势,但是看看印度现在的污染,他们愿意接锅吗?这么大规模的工业转移水平,离不开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条件,哪个国家能接?就算解决了,我们以后恐怕就得抱怨每年刮南风时,越南那边吹来的霾了,就如同韩日现在抱怨我们一样。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要用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煤炭储量2013年底为2362.9亿吨,而2012年的消费量不过35亿吨;而与之对比的石油,储量不过33.67亿吨,消费量4.76亿吨,一对比就知道该用哪个。煤炭的确更便宜。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 目前上海地区天然气管道气工业用价格约每立方米4.29元,那么天然气产生热量的价格就是1865-1981大卡/元;而常规火电厂需一般需要热值为5500大卡/公斤的煤炭,按照今天阿里巴巴上980元一吨的价格(热能值为6300大卡/公斤),一元煤炭能产生5500大卡的能量。即使按照1.6元的民用天然气价格,1元钱的天然气也不过产生5000大卡左右的热量,10%的价格差价谁来补?但毫无疑问,天然气能够很大程度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但就像我回答有的知友时说的,PM2.5降了10%也许你体会不到,但电价涨了10%你肯定得跳脚。 所以你在心安理得的用着高耗能电器或者享受着低价暖气时,请千万不要指责政府治污不力,因为没准你自己就是始作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