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怕他没落,带话给他:做人,可以弯,不能折。当年父亲是希望他能一生安稳平顺,所以取名“安顺”,但他从未平顺过。历经世事,他学会了化劲儿,懂得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无论是王权贵胄还是土匪流氓他都打过交道,眉宇间不输仍然是正气,心里没有丢的,仍然是“规矩”。对规矩有很深执念的人,
必定也是一个很轴的人。刘安顺是,师傅戴海臣是。《镖门》从头至尾讲的就是 —— 规矩。《镖门》的编剧徐皓峰曾在访谈中表示,武侠电影只有拍中国人传统生活的老规矩,才会有“武侠”味道,所以武侠电影要拍传统生活的价值观,而且要谈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美德。 1973年出生的他更让大众熟知的身份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的编剧。同时,他还是一个武侠小说家。1997年他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工作两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于是他辞职回家专心读书,一读就是八年。这期间,身边影响他的两个老人:一位是道教宗师胡海牙。另一位是他的二姥爷,武林名号“二先生”的李仲轩——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与薛颠的弟子。虽然出身官宦家族,但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了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后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在如今这个变化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已没有什么人再强调“规矩”
行将隐没的中华武术,就像徐浩峰写的那部小说——“逝去的武林”。武林曾拥有过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以及这种价值体系下的“规矩”,都在“消逝”。多元价值体系里,人们似乎选择余地很大,但没有了“规矩”的世界显得很乱,
时常令人无所适从,无从评价。师傅说,镖门需要规矩,尤其在这个乱世。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镖门吃的也是人情饭。规矩与人情,如何权衡又如何平衡,终将刘安顺与李希平的人生划分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镖路”。其实活在世上,又有哪里没有“规矩”?是江湖的事,也是每个人心里的事。 人心最难驾驭。哪怕是对自己。回头想来,人生其实没有什么捷径。规规矩矩的做事,规规矩矩的做人,是根本。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失意得意间,万事想来都在我。故事里是刘安顺的故事,故事外是霍建华的人生。有些耿直内敛的性格,从台湾到大陆,从默默无闻到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他坚守的是一个做演员的梦。浮华的演艺圈就像刘安顺所处的乱世,“规矩”在心中,多年后自会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