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被揭晓的时候,官方工作人员对于网络上没有鲍勃·迪伦消息的时候,就回应说鲍勃·迪伦因为一直在巡演。而后又爆出,瑞典文学院联系不上他本人所以打算不再试图联系,但相信在领奖当天他会出现。这是最早的正面的官方的新闻,而非后来所传言的鲍勃·迪伦拒绝领奖等等。
而资料也写了,做为一位75岁高龄的美国民谣诗人、艺术家和作家的鲍勃·迪伦,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当然也有对于奖项是否发声和是否去领取的选择权。前一两年听他的音乐的时候,我也查过资料,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不但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且将其赋予生命,这是他的魔力也是个性所在,不为世事所牵扯,不被传统所圈界。假设宣布后,他就发声感谢或是拒绝,那必定不是他。若他听到奖项激动的不能自已,亦不是他,而是村上春树,毕竟村上等了这么多年,鲍勃·迪伦没有。
前几天看到日本电影《贝壳收藏家》就想到了鲍勃·迪伦,无论世间多少繁华,他要的只是一片心中净土,所以领不领奖,无不无动于衷,他就是他,他还是他,仅此而已......
诺贝尔评审团的美意鲍勃并没有接受,诺贝尔评审团固然有自己对文学的解读,但是在鲍勃的心里,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民谣歌手,与文学沾不上边。可能鲍勃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对自己而言,并不实至名归,所以并没有一个音乐奖让他乐得接受。
我想鲍勃没有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如果他真的接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许真的为他自己增添了一份荣誉,但是这也意味着他要背负起这个原本与他毫无瓜葛的奖项。
我想,作为一个歌手,鲍勃的内心有一份自己的骄傲,以及作为一个歌手的灵魂。歌手并不是只是靠着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歌者。我们能看到鲍勃作为一个歌者容颜的渐老,歌喉在岁月中的发酵,这才是宿命的乐者,音乐才是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这可能就是鲍勃最终没有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原因。音乐终身成就奖才比较适合诠释鲍勃的一生。
罢了罢了,不管有没有介绍,对于看热闹的观众并没有什么损失,我们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开发无界评判态度,还有一个歌手内心的坚持。诺贝尔奖依旧是享誉全球的最高奖项,鲍勃也依旧是人们衷爱的民谣歌手,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无比重要。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终于打破沉默称自己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说,鲍勃•迪伦表示这一荣誉让自己感到难以言语。
但基金会同时透露,他尚未决定是否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颁奖典礼。
但鲍勃•迪伦告诉一家英国报纸,他将尽可能亲自前往领奖。
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但鲍勃•迪伦迟迟未对此作出表态,这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位瑞典文学院的成员上周表示,鲍勃•迪伦的沉默态度“无理而且傲慢”。
但在本周五,诺贝尔基金会称鲍勃•迪伦已致电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长萨拉·丹纽尔斯(Sara Danius),称“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让我感到难以言语,我非常珍视这一荣誉”。
尽管基金会声明没有确认鲍勃•迪伦是否会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颁奖典礼,但英国《每日邮报》引用鲍勃•迪伦的话说他会尽可能参加。
来自BBC报道2016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