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一个终极要义,电影预告片的用途非常单纯:尽可能的把你骗进电影院。
然后题主这问题也得就事论事细说。
像妇联这种好莱坞大片,说句真心话剧情一向不是第一位的,像环太平洋啊,像变形金刚啊这种,主打的是视觉效果。而视觉冲击最强烈的一般都是类似战斗场面。
所以这类片子,预告片直接向你展现影片中的“冲突”,非常简单粗暴有效。一是剧情中的“冲突”必然能更激起人的兴趣。二是大家有个普遍认知:电影院因为硬件条件,观影效果更佳。
即便,甚至你在观看前对剧情能猜个七七八八,也完全无碍坐在电影院里看得酣畅淋漓。
而且制片方或导演本身对预告片的拿捏一般很微妙,他们很清楚什么地方能“露”一下勾勾你,什么地方一定要遮起来才更吸引人。
比如最近的例子:速7的预告片。一如既往突出“家人”的概念,外加各种飞车空降,各种美女硬汉,只叫人看得肾上腺素激增血压爆表!
但如果仔细看完全部的预告片,你就会发现观众最大的关注点:影片最后该如何处理保罗这个问题,他将在影片以什么形式,什么结局谢幕,预告片完全没有一点涉及。
其他类型的电影,当然预告片也是有不同侧重了。像本身强调悬疑的,像大侦探福尔摩斯2的预告片,就剪的很精巧,没事可以去瞅瞅…
最后我又仔细看了下问题,貌似跑题了…所以最后赶紧往回拽下。
我觉得题主单从你这个问题看,应该是不会。
首先一般人不会如此关注。但如果有人,对某一影片如此关注,盼星星盼月亮,甚至知道全部预告片的发布情况,那我个人觉得这都算是一种情怀了。
所以即使预告片片段放一起都能凑出整部影片了,甚至你还都提前看过了,那也不会阻碍你跑进电影院刷一遍的…所以对于制片方或导演来说,妥妥的
视频里面包括了预告片、电视预告、电影片段、花絮与主创谈各种内容。
电视预告一般就30s,就是燃燃燃,大场面、戳笑点、戳话题,并且更新频率快,保证露脸不被忘。只是因为在中国是博主搬资源回来,因此以网络资源形式呈现,但是当地来讲应该是放在电视上刷存在的。
预告片比较完整,作为一个影迷,我最多只能说它一般是那种地铁过道里的大画面播放、影院循环播放的场景下使用的,比较有利于了解片子在讲什么(虽然最后看的时候还会觉得并不是一个)。
花絮与主创谈就比较辅助了,放给影迷的成分偏多吧。电影片段同理。以社交网络、视频网站为主阵地。
综上,预告片轰炸的感觉,应该来自于粉丝们把所有的视频整理打包了,这会带来“预告片好多”的想法。但它们各司其职,有不同的使用环境,一个不关注整理资源消息的观众是不大可能同时收看到所有内容的(尤其是很容易引起所谓剧透的片花、花絮、主创谈)。
预告片的本职是勾起你的好奇心,并且持续提醒你有这么一牛逼片要上映了记得去看哦。
这样的功效,对于那种一放出消息你就天天掐指期盼的片子,作用不是那么明显。
但是对于你兴趣不那么大甚至不太了解的片子,还是很有必要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的片子上映前看到预告片感觉挺想看的,但不在国内上映,结果从上映到出蓝光或下载这段时间里,没有预告片的提醒,等半年后出蓝光了,我已经忘记要看它了。
而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把核心剧情和主要场景通通在预告片里呈现出来,导致看成片反而无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