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朱诺》定义为“未成年人版的《一夜大肚》”,我认为是不准确的,因为,《朱诺》的整个框架显然跳脱了“未婚生子”这一经典题材的套路,甚至其展现的主题也远比探讨“未婚生子”,好吧,还有“未成年人性行为”这两个话题更有意义。说老套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确切点说的话就是当遇到问题时,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一态度将决定你接下来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决定你能否顺利跨越障碍,然后,继续生活。这是《朱诺》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这部电影,和许多同题材电影一样,有着个俗套的开头,即使导演杰森•雷特曼故弄玄虚地先弄了个椅子的故事。但从开场到接下来的10来分钟,该片还是以女主角朱诺瞒着父母验孕、告知好友、寻找堕胎诊所,然后前往诊所后打消堕胎念头这一线索发展故事。开头这段戏,要不是有艾伦•佩吉少年老成的幽默表演,相信熟悉这一题材的观众应该会选择不看下去。不过,传承经典的任务在这10来分钟就终结了,接下去所有一切,从故事到基调甚至是整个话题都有着新的角度。导演与编剧的焦点开始模糊朱诺未成年怀孕这一焦点,将眼光放到生活上。朱诺从怀孕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被设置为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的人生,对家庭,对爱情以及对好坏是非的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认知过程。完美家庭(凡妮莎与马克)可以瞬息瓦解、人的劣根性(马克对朱诺友好行为的另类误解)远比未成年人未婚怀孕更让人绝望。朱诺怀孕后挺着大肚子上学,她要遭受同学的嘲笑(虽然导演没刻意表现这点,但还是安排了“屋子充满汤味”的女同学给朱诺几个轻蔑的表情),老师的鄙夷,同龄人盯着她的弧线型肚子时的各色眼光,然而由始至终,在这件事情上朱诺没流过一滴眼泪,她甚至很酷地将自己所受到的这些对待用“我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来形容。第一次让她痛哭的事情,是马克开始用暗示性的语言引诱朱诺与其同居,并告诉朱诺说他即将结束与凡妮莎组建的完美家庭。虽然朱诺在为未出世的孩子寻找合适的养父母时就已经有认识到“许多看似体面的家庭可能背后都有让人恶心的东西”这一事实,然而当她看到自己眼中完美无缺(好吧,缺个孩子),即将完美无缺的家庭也会发生如此恶劣的事情并随之瓦解时,她对自己先前从电视剧学来的常识才有刻骨铭心的认识。
这里说一个小八卦,《朱诺》这个故事,其实与《珍妮朱诺》一样都源自网络小说。然而不同的是,《珍妮朱诺》是由一堆学生网友以接龙的方式完成的故事,而《朱诺》这个故事,则由一个叫黛亚布洛•科迪的1978年生的女人所完成。在此之前,黛亚布洛与娱乐圈唯一的交集大概就是她当过一年全职的脱衣舞娘,随后做了声讯电话小姐(对,就是你想的那种)。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黛亚布洛写出来的对家庭的态度远比一群学生网友描绘的形象深刻多了吧。
如今的黛亚布洛不做脱衣舞娘了,改行当编剧以及电视剧制作人,《朱诺》还让她入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黛亚布洛没有像16岁朱诺那样怀孕,但她的人生感悟过程相信与朱诺同样深刻,或许,只有真的经历过生活的人,才能明白家庭、朋友的真正意义。朱诺的爱情观同样也有黛亚布洛自己的影子,对了,04年结束第一场婚姻的黛亚布洛现在又结婚了,男友约翰尼性格有点像朱诺的那个小男友,两人是在网上认识的,结婚的那天,黛亚布洛的继女当婚礼的可爱花童。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在宁静而美丽的郊区,在那里,黛亚布洛不用再跳脱衣舞了,除非是洗泡泡浴的时候。
故事都是说少男少女初恋情怀,偷食禁果,一不小心珠胎暗结,然后都是把孩子生下来。但父母的反应最大的是《早熟》,搞到上法庭,对此类事件来一个道德审判,而且最现实的也是这部,说出早恋早熟身无长技而面对这个现实时会是什么情境。《珍妮朱诺》也是说到父母知道后想千方百计拆散,到最后认可,但小男孩女孩在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坚持,生了出来后继续努力学习,将感情拍得相当纯真纯净。最开通的父母就是在
《朱诺》一片里面,里面的女孩朱诺对男孩并无感情,只是贪好玩做爱之后中招,得到父母同意后决定生下来比人领养。片尾有句话挺有意思的:别人一般是谈恋爱然后孩子,她正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