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结尾处,两位主角一个锒铛入狱、另一个被软禁在医院,这也许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聊聊往昔的美好时光了。命运总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医生治好了病人自己却得了不治之症,如果能再一次回到那段你有病我帮你治的过去该有多好啊,如果真的能有时光机器,我们可不可以就那样一直一直在一起。想到这里,黄晓明的眼睛湿润了,那么努力的想要给一个人幸福,到头来却逼疯了自己,怎能不叫人伤感。
《暴疯语》在悬疑惊悚的外表下有一个伤感的内核,到底谁是病人,谁有是正常人,只有病人才能懂得病人,你没病过又怎么能知道得病的苦。两个病人惺惺相惜,电影演到了最后才发现,竟然是个爱情故事。
我爱你,我真心爱你,我疯狂地爱你,我向你献媚,我向你许诺,我海誓山盟,我能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是如何的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引自恋爱的犀牛),
上面这段台词完美贴合《暴疯语》的故事内核,完全可以用来当做是剧情简介,主演是黄晓明和刘青云,真叫人无法拒绝,是不是?
影片的漏洞的不少,剧情架构基本上经不起任何仔细推敲,谁让它是个爱情故事呢?爱情本来就是没有逻辑的。当它个悬疑、惊悚片,确实不太好看,但你把它当成是个爱情片动作片,仔细回味,回想影片中铺陈的种种细节确实有很多巧妙之处。
我想导演也是把这电影当成是爱情片拍的。
整整三年的时光,他们朝夕相处,心底早已滋生出绵绵的情义,碍于医生和病人的尴尬身份,他们都不愿意向前一步,于是他们决定给彼此自由。于是病人出院,医生留守,虽然他们在肉体上分开了,但精神上却无法割舍彼此。于是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一次又一次的见面,不自觉的拿起电话拨给对方,无论是开心、低落,他们习惯性的彼此分享。
这是爱情啊,可有的时候爱情是危险的啊,当他们就要抑制不住情感的迸发向彼此狂奔而去的时候,刘青云却失手伤人,为了保全他的名誉,黄晓明决定杀人灭口帮其逃离凶案现场。于是在命运的推动下,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在雨夜的大巴车上,黄晓明劝刘青云去自首,他的内心如此纠结,一方面不忍爱人锒铛入狱,另一方面却把自己逼入了无路可走的绝境,于是他“疯了”,在体内隐藏了20多年的遗传性精神分裂基因终于爆发了。
黄晓明疯了,为爱而疯,他把自己和那个幻想出来的情人一起关在了密闭空间里,他和他聊天、给他治病、给他做饭、看他睡觉,而那个人却终是想跑,他怎么也无法控制他,无论他怎么努力,刘青云就是不爱他,于是他大开杀戒……
影片结尾处,黄晓明眼含热泪的看着刘青云,我心里突然觉得有那么点儿感动,这一份多么癫狂而又美好的爱情啊!
影片里的病人不少,神经病、精神分裂、岳母癌、低情商癌、结婚生子癌,人人都有病到是挺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
这样的电影其实难为晓明同学了,连正常人都演的十分吃力,却要塑造这么复杂的角色,有点儿勉为其难了。刘青云依然是影帝范儿!
没啥优点,也没啥大的缺点,摄影音乐都不错,偶有几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剧本过于无聊,能不看就别看了吧!这个导演还是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期待后续佳作!
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个想法。认为,所谓这个世界上的疯子,只能是与众不同的另一类人。甚至说是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法,表现的有些与正常人不同,而被人们给标签化了。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世界是属于疯子的,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吧。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