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9月,达尔文登上了位于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这些岛屿上生活着一些其他地方没见过的小鸟,它们除了嘴的大小和外形略有不同外,其他都很相似。达尔文便采集了一些标本带回伦敦。经专家鉴定,这些鸟类一共有12个不同的种。后来,它们连同另外3种共计15种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小鸟,被统称为“达尔文雀”。经研究发现,这些达尔文雀在嘴形上的差异典型地显示了物种的具体演化过程,因而也成了达尔文物种演化理论活生生的证据。
如果你喜欢鸟,你也会发现鸟的嘴多种多样。比如:鸡的嘴短小精致,鸭的嘴扁而平,老鹰的嘴弯曲带钩,啄木鸟的嘴像一把尖锥,白鹭的嘴像一把长矛,蜂鸟的嘴酷似一条细管,火烈鸟的嘴下弯,反嘴鹬的嘴上翘,巨嘴鸟的嘴比头还大,犀鸟的大嘴上面还顶着一个盔……
为什么鸟的嘴会有这么多种形态?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随着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承担飞行功能的翅膀,鸟类的嘴要做更多的事情,因而也有了更多的功能,如取食、打斗、筑巢、理羽等。尤其是鸟类多样的取食行为,是鸟类嘴形异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鸟类的食性也发生了分化。作为取食工具,鸟类的嘴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如鸡短小有力的嘴方便啄食地上的种子;鸭子扁平的嘴适于在水中滤食水草;老鹰带钩的嘴利于撕开猎物;啄木鸟尖锥一样的嘴可以凿开树皮,寻找躲在里边的虫子;白鹭长矛似的嘴能够戳鱼;蜂鸟用细管般的嘴吸食花蜜……吃什么样的东西长什么样的嘴,火烈鸟、反嘴鹬、巨嘴鸟和犀鸟等奇形怪状的嘴也是它们适应各自栖息环境和取食行为的结果。
很多鸟以谷物和种子为食。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它们吞下去的沙石必须在消化道里分解掉。野生鹦鹉有一个坚硬并带钧状的喙,以及一对强有力的爪子,所以它们可以撕开热带的果实,还能打开坚果壳。 一些鸣禽的喙呈锥状,比鹦鹉的喙要软,但它的底部能产生强大的压力。它们可以用自己的喙打开种子和谷物,只吞掉其中“好吃的”部分。松鸡也有一个短小的喙,它可以把喙伸进泥土里,寻找虫子、谷物和种子。秃鹰的喙适于将动物尸体的肉撕咬下来。它们的喙和猛禽的一样,都可以撕下动物的肉,再把肉撕成小块咽下去。大蓝鸳能用自己细长尖利的喙在池塘或沼泽地里啄到鱼和青蛙。翠鸟用喙来捕食鱼、虾、螃蟹等小动物。鹬的喙长而尖,主要用来觅食蚯蚓。
鸟类的嘴形,像其他动物一样,生得各式各样。例如,仙鹤的嘴细长而大,对 于浅水涉食和夹紧滑溜溜的鱼虾,显得特别强而有力。鹦鹉特别硬厚的上嘴,很像剖开的半个牛角,这对压裂干果非常有利。交嘴雀交叉着的特殊嘴型,对于钳出球 果里的松子十分有用。鹈鹕的下嘴,带着一个很宽大的兜子,当它捉到大鱼后,就 有了一个很好的容器。食虫鸟的嘴,一般细长而尖得像钢针,适合于吃幼小的虫子。例如,鹘钨、柳 莺之类,它们生性特别活泼,专爱吃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幼虫,或果实的虫眼里叶腋里潜藏着的小幼虫,而且食量非常大,每天能吃掉比它们体重还多的昆虫幼 虫,对菜园、果园的贡献很大,可说是消灭害虫的先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