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关于雾霾的文章。
空气中是钱的味道。
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穹顶,而我们习惯了低头忙碌地过自己的生活,从不抬头仰望一下头顶上那片最美的天空。但其实,只要我们抬头就会看到它的变化,只要伸手,似乎就能离它更近一点,只要众人联手,似乎就能触摸到它了。这个世界与我们有关,未来的世界也与我们息息相关。
——柴静《穹顶之下》
根据中国天气网报道:
昨天(19日)夜间开始,华北、黄淮等地霾天气进入最严重时段,范围明显扩大,19日较18日重度霾区域面积翻倍,目前已超过百万公里,波及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江苏等12省市。预计,今天上述地区霾天气仍将持续,京津冀地区将达到最重。
全国多个城市惨遭雾霾侵袭:北京,江苏,山东,郑州。
雾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主要成分是硝酸盐、硫酸盐、氨盐等等各种活跃化学分子。它们能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并引起人体不适,继而会产生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情况可致肺癌,直接攸关你的性命,让你提前game over。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短短三年过去了,更多的人却已经习惯了“雾霾”这个关键词:有霾没关系,我们有口罩,有防护措施。于是防霾口罩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搜索热词。
2015年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以雾霾为题,拍摄了一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热议,也再次将雾霾的现实环境问题摆在了大众的面前,然后是个人就都记住了:雾霾是空气问题,雾霾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然后呢?然后雾霾对我们的影响却越来越严重,从某一个地区偶尔出现一次雾霾,到现在某一个地区偶尔出现一次晴空万里。这就是人们习惯的可怕之处,我们不再去过分担心雾霾造成的危害,因为再严重的雾霾都会散去,再严重的雾霾也不会让我现在死亡。
就这样,今天全国70多个省市遭到雾霾的大范围侵袭。
今早挤在公交上,看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个防霾口罩,有些还是明星同款,不禁为我们的适应能力而感到自豪。
为什么我会将《穹顶之下》里面的旁白放在开篇?这不是什么情怀,做为这个社会一个小小的因子,我们现在的一切结果,都是在为过去的行为买单。
也许雾霾是化工厂的超标排放造成的,也许雾霾是过量的交通尾气造成的,也许雾霾是过多的燃煤供暖造成的,但这一切都是个人的不自觉造成的。很多人在今天全国爆发雾霾问题的时候,站出来以自侃者的身份在各个平台上吐槽。甚至当成段子来写。
我想,其实我也没有可以谴责众位的资格。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是一样的角度,一样的站位,不能百分百的避免,但是我知道,作为雾霾环境的受害者,如果连一个态度都没有的话,可能以后只有出现蓝天的时候,才会被刷上热搜。
“蓝天白云”就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了年度热词。白程宇出门没有戴防雾霾口罩,被众人戏虐称为“净化勇士”白程宇因房事未关严窗,高潮时导致呼吸衰竭而死等各种奇葩新闻。
想了想未来的状况,现在的自己就平静多了,因为我们,习惯了。
确实,今天的雾霾还没有达到可以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的程度,最多就是上了新闻,封了高速,停了航班,慢了快递。但是1952年的著名伦敦雾霾事件,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而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这一切只是因为,当时伦敦需要燃煤采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这是个万年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也在逐步上升,但是保护环境的素质并不成正比。反而需要宣传,需要形象大使,需要环境大使,需要呼吁。我都替自己臊得慌,前两天看《三体》的时候,如果真的有外星生命来夺取资源,那这些生命一定是已经穷疯了。
我也是那个不要脸的人,学着别人装模做样的吐槽了一下。不太一样的是,你们吐槽的是空气,我吐槽的是呼吸着空气的人。
去年的抗战70周年大阅兵,在政府的努力下, 雾霾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事实证明,雾霾是可以通过努力控制的,相应付出的也就是人们的欲望而已。
也就是雾霾能解决,就看你想不想,就看在大背景大经济的环境下,事在人为。
ID:zhengba6688
公众号名称:正八
简介:生于忧患,死于贫穷,做一个好人。
瞰看神州墨雾浓,山川广厦匿其中。
遮拦玉帝寻王母,困扰如来遁悟空。
走兽哀嚎迷去向,飞禽痛唳断行踪。
浮生久惯霾香味,笑傲街头自放松。
一到冷天,北方的雾霾就好严重。去年北京的十月秋高气爽,热的和夏天一样,太阳很大,空气质量还不错。今天北京的十月,冷,很冷,和去年的11月底差不多。从十一开始就没几个亮堂天。雾和雾霾,傻傻分不清楚。
为什么北方城市(更准确地说是华北的城市)空气污染比南方城市重呢?起码是「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时候更多一些」?
北方植被少,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土壤表面缺乏固着,容易沙化,进而造成严重的扬沙、扬尘,这些都对PM2.5贡献很大;而干燥少雨的气候除了不利于污染物沉降之外,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大气污染究竟有多么严重,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源,二是汇。后者主要受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影响。
源方面:北方和南方城市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燃煤和土壤尘上。
燃煤源包括燃煤供暖和火力发电;前者北方有南方无,后者北方多南方少。
土壤尘源包括沙尘和本地扬尘;两者的根源都在于北方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固着很差。至于扬尘,在南方城市也是个角儿,但因为湿润多雨,到底不及在北方凶猛。
汇方面:地形因素很复杂,须得就地论地。一般来说,南方多山地,易形成局部对流,在无外来强气流的情况下,比华北平原地带更利于扩散;但有强气流光顾时,又显露出弊端。两者间更重要的差异体现在气象因素上。
一些气象条件利于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如雨雪天气、大风强对流天气等,或者晴朗干燥(空气湿度高有助于生成二次颗粒物,促进雾霾发生)也不错;反之,静稳的大气层结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而不断积累:逆温层结就是其中一种。
通常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下层空气较热,上层空气较冷,冷空气重会下沉,热空气轻会上浮,就形成了对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晴朗少云的冬季夜间,因为地面温度急剧降低,导致贴近地面的下层大气温度很低,上层空气降温没那么快,反而温度比下层高。这种下冷上热的「逆温」一旦形成,空气无法上下对流,污染物也很难扩散。
北方入冬早,夜间冷,逆温天气更多;降水少于南方,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相对更长,更容易积累;南方气温高,大气垂直运动更活跃,近地面湍流作用更强,有利于扩散。 另外,沿海地区因为海陆风的影响,扩散条件一般好于内陆,南方海岸线较长,海滨城市较多,这点也占优。
综上,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在空气质量上的差距,最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气象条件、燃煤、沙尘和扬尘。
天气转冷,北方就开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每家每户供暖,有的农村个别人家会烧秋收后玉米秆子,你只要晚上上外面去溜达一圈,全身都有一股烟熏味。这些行为都加速北方冬天空气质量下降。
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燃煤占26%,机动车19%,餐饮11%,工业10%。1月的强霾中,北京机动车排放贡献最大,占25%,其次为燃煤19%和外来输送19%;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来源则是燃煤34%、机动车16%和工业15%。此外,河北和天津地区的燃煤、化工、重金属冶炼都是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北京城市大量的机动车排放是造成NOx大气浓度上升的原因,也是硝酸盐同步上升的原因之一。白天NO2浓度出现高值,并同步出现硝酸盐浓度高值,但北京机动车NOx排放造成的危害远非生成了无机硝酸盐,更可怕的是生成了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白天生成的硝酸盐夜间在高浓度SO2和硫酸盐的作用下向致癌物亚硝酸盐转化。
北京强霾有天气条件、周边沙尘、局地排放、大气环流等主要成因
天气原因主要包括静风稳定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逆温强度大等气象条件。受低压辐合或均压场的影响,天气系统较弱,近地面大气稳定,风速较小,并以弱偏南风为主,湿度较大,且逆温层厚度大(500m-1km)、强度强(逆温温差5~10℃),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对流,导致区域和局地排放的污染物迅速累积,空气污染严重。
近周边沙尘区域输送,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污染;
局地排放,包括:一是大量机动车排放造成硝酸盐上升;二是周边输送来的燃煤SO2排放造成硫酸盐上升;三是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
大气纬向环流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北半球平流层升温,使污染物向北半球中纬度区域聚拢,使中国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中国雾霾成因有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远程沙尘输送、局地扬尘、城市酸性气体和空气中较多的水分也会方便霾的形成。
在夏季,高温、高辐射气候加上高湿天气会促进污染物的光化学反映和吸湿性增长。
在秋季,白天强烈辐射和高温会加速光化学气粒转化,而早晚低温和高湿在稳定的天气系统中容易导致霾污染事件。
在冬季,北方的采暖加上稳定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很容易导致雾霾现。
北方的冬日,雾霾都会日期而至,整个城市被浓雾包裹,就像仙境一样。然而雾霾中漂浮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对人的呼吸道和肺产生严重的损害。雾霾治理的话题已经说了很久,国家治理雾霾也是下了大功夫,然而产生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甚至于有网友赋诗一首:霾是帝都厚,雾是故乡醇。不上青城山,在家亦修真。想为这个小哥哥打call!雾霾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为什么北方雾霾比南方严重得多呢?首先说地理原因。北方的冬天非常干燥,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一到秋冬季节叶子就凋落了。植被的净化功能基本指望不上。外部经济因素的来看的话,其实人口密度其实上海比北京人就要多,工业发展南北也差不多。
北方的土地板结,沙化严重,干燥的空气和季风使空气里的漂浮物增加,更严重的会造成扬沙和扬尘。而南方湿度大,又经常降雨,空气中的污染物滞留的时间短。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可以持续的净化空气。所以北方一到冬季雾霾就肆虐。北方的灰尘的真的要比南方多得多。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在上海半个月才洗一次车。我会老家的时候,我老家在中原地区,我车在外面开一天,比在上海开半个月还脏。三天洗一次车,车上就超级厚的一层土。可想而知空气到底有多脏。
冬天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集中供暖,供暖主要的使燃煤供暖。燃煤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在空气中。而南方主要的是电力供暖,能源清洁,空气污染相对来说不严重。
北方主要再内陆地区,一下雾霾就会持续好几天不散,要等一场大风把雾霾吹散。所以每到雾霾天气我们就只能眼巴巴的等风来!
综上所述,北方一到冬天就十面霾伏的原因主要是地处内陆,煤炭燃烧量大,污染物排放量比较高,气候干燥,降雨少。真的希望可以彻底和雾霾天气说再见!
我是吱吱,90后少女,时而清新时而逗比,时而毒舌,时而情话。
这两天北京又是雾霾肆意,这与季节及环境有较大关系。
雾霾是指各种源排放的污染物(气体和颗粒物如CO、SO2、NOx、NH3、VOCs、PM),在特定的大气流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的细粒子,并与水汽相互作用导致的大气消光现象。
北方霾伏比如北京,有天气条件、周边沙尘、局地排放、大气环流等主要成因。
天气原因主要包括静风稳定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逆温强度大等气象条件。受低压辐合或均压场的影响,天气系统较弱,近地面大气稳定,风速较小,并以弱偏南风为主,湿度较大,且逆温层厚度大(500m-1km)、强度强(逆温温差5~10℃),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对流,导致区域和局地排放的污染物迅速累积,空气污染严重。
近周边沙尘区域输送,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污染;局地排放,包括:一是大量机动车排放造成硝酸盐上升;二是周边输送来的燃煤SO2排放造成硫酸盐上升;三是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大气纬向环流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北半球平流层升温,使污染物向北半球中纬度区域聚拢,使中国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北方雾霾成因有季节性变化。春季,远程沙尘输送、局地扬尘、城市酸性气体和空气中较多的水分也会方便霾的形成。夏季,高温、高辐射气候加上高湿天气会促进污染物的光化学反映和吸湿性增长。
秋季,白天强烈辐射和高温会加速光化学气粒转化,而早晚低温和高湿在稳定的天气系统中容易导致霾污染事件。冬季,北方的采暖加上稳定的大气边界层和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很容易导致雾霾现象。
@擦亮星,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
雾霾是一种极为恶劣的天气状况,是人们不注重环境保护,长期投放废气,挤压过久而形成的恶劣天气,一旦形成,是很难治理的,所以说雾霾是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特别是北方冬季的时候,十面霾伏,人们出行受到极大的干扰。这种恶天气的出现,主要是大气污染治理不当造成的。
冬季的北方天气寒冷,所以人们都要通过燃烧煤炭进行供暖,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但是这些燃烧的煤炭,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再加上人们对空气污染的不重视,大量废气被是放到大气里,长此以往,就会凝结在一起,形成雾霾。另外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都被释放到大气里,加重了空气污染。
另外还一个自然原因,北方一些城市,尤其是北京,正好处于太行山西侧,正好将来自太平洋的海风给挡住了,导致北方一些城市的雾霾散不出去,长时间堆积就会造成十面霾伏。
另外就是人为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这些可以净化空气的自然利器,使得城市里的废气不能被吸收,转化成清新空气,导致大气里的杂质、废物气太多,长期积压,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雾霾天气。近年来,森林面积减少,湿地、湖泊遭到破坏,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乱砍滥伐,大自然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冬季雾霾也许就是大自然对人们这种破坏行为的一种警告,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环境污染,没了大自然,没了生态系统,人们又如何生存。
北方冬季雾霾严重,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而现在冬季雾霾如此严重,特别是首都北京,一到冬季就几乎看不到晴朗的天空,也是很悲哀。所以我们要重视起来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雾霾不仅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困扰,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说治理雾霾迫在眉睫。让雾霾不仅会迟到,还不会再出现,十面霾伏不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