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绝对是相对的,如果别人问我家境如何,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很穷啦,没错,从整天中国的来说,我家的确是处于贫穷的一类里,但是看到那些比我还穷的人,我就觉得我这穷吗?还好吧。
因为这个我可没少抱怨过,为什么我我从小就出生在农村,没有大房子住,没有新衣服穿,没有好吃的吃,每次别人谈起他们小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我就很自卑,因为家里没钱,我的衣服都是表姐堂姐穿旧的,我的玩具都是家里给做的,我甚至都很少吃雪糕,辣条,糖果,难怪我现在这么爱吃零食呢?肯定是为了把以前的补回来。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现在,在班里我都算是穷的了,看别人家里有钱可以出国,可以去学很多动西,我这考个研还有担心费用的问题。
可是吧,要是说我家穷,他们又算什么呢?如果真的是穷,不至于助学金都拿不到嘛?我还好奇呢,为什么每次申请都没有被评上,当我知道其他学生的情况的时候,我也只好选择闭嘴了。我知道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她父亲生病,家里还有个姐姐上大学,家中全靠她母亲一个人支撑着,由于父亲需要照顾,她母亲也只能干点农活,卖点产品赚钱,记得那个时候班上还有同学说她小气,连个笔都不舍得借,我想是因为她自己都没有多余的吧。在大学,我们评估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生的家庭情况,她的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还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全靠村里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这个世界上贫穷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看《变形计》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是作为城市主人公去农村锻炼呢?还是作为农村主人公去城市开开眼届呢?
相对的。
但是贫穷应该有一个标准,不然现在社会对于贫穷这一定义就不能够划分清楚了。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贫穷贫穷应该是相对的,众所周知当我们问周边的人时,他们总会说他们很穷,其实这只是口头上的说笑罢了,其实贫穷更多的是在农村,因为农村的发展极为的不平衡,有些地方直至现在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对于那些一般的农村和一般的城市居民来说他们都是贫穷的。另一方面一般的农村人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在生活水平上没有提高,生活保障存在着问题,这对于城市的小康水平来说是贫穷的。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国家就有了一些明确的规定,贫穷有贫穷的标准,所以说在国家认为你达到认可的贫穷等级就会有相应的补助和相应的扶持。就类似于现在的低保户和扶贫计划都是国家对于贫穷地方人们做出的一些计划。国家对于全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做出调查,分出一些等级,所以说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或水平就会有所提升,国家认可的贫穷等级就会有所改变,这个不会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水平改变而改变。
有时候在普遍的群体中,大家认为的贫穷其实就是比自己或者遇到过一般的家庭遭遇还惨的处境就认为是贫穷,现在我们认为的没有钱,吃穿要愁的是贫穷,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却找不到贫穷和不贫穷的界限在哪里,他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摸不透的事情,只有和别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对比才有可能做出预判的,所以说贫穷是相对的。
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是相对的。你认为你穷,但是你只是在跟一些比较富有的人来比而已。就像我一直认为我很穷,那是因为我的室友,她们比较富有。她们基本都是来自于大城市,而我只是从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小农村女娃娃而已,家庭条件自然不能与她们相比。
但是虽然说我穷,我却能够支付起大学的学费,能够保证我的日常生活,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但其实有些人他们贫穷到只能靠捡垃圾为生,就像我高中时遇到的,经常在校门口拾荒的老人一样。他们与我相比,他们就更加贫穷,而我就比较富有。
其实我说的是一个很浅显的问题,那就是比较,当然,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穷能穷三代。从这一点看来,贫穷,似乎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并没有改变他的可能,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我们贫穷或许无法获得更加好的资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资源上的不足。或许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回来的,但是只要肯努力就有希望。三代,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包括贫穷。
贫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改变的可能的。
只要你愿意去做,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所以如果你觉得你很贫穷,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当然是相对的了,这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
什么叫贫穷?你有一百块钱,而他有一千块钱,那你相对于他来说一定是贫穷的了,因为你的财产才是他的十分之一。而还有一个人,手里分文没有,那么和这个没钱的人相比,你还贫穷么?说不定你还是那人被羡慕有一百块钱的人呢!
这么简单的例子我相信谁都能看懂,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已经有了比一百块还要多的钱,却还是认为自己很贫穷呢,答案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定的比现在高,与更有钱的人相比,你当然就又成了穷人了。
所以贫穷除了物质方面的不丰富之外,还关系到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上。如果你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那么你可能永远都是个穷人;而如果你能够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当达成了目标之后就享受生活,那么是不是贫穷你也就不会在乎了,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永不知足的人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因为有更高的追求所以总是对现实不满意,那么只要运用得当,这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动力之源。可以凭借这个动力让自己走的更远爬的更高。而坏处就是,当太过执着于某一个目标的时候,可能就会不自觉的忽略掉身边的风景,不停下脚步就体会不到安静之美。
所以看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两面性,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三面,四面,总之,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分析立体的问题。
贫穷是所有人都不愿接受的,也是不愿想到的。但是这个贫穷的定义却是相对来说的,什么是贫穷?
在古代,一无所有是贫穷,有房有口饭也是贫穷。在现代,一无所有依旧是贫穷,而有房有车也可以说自己贫穷。
这个贫穷,除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底线,还有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上限。这个上限是两个事物对比的结果。中国有些地方穷吧,没水没电,交通不便,这在很多人开来都是贫穷。但是你要是和非洲比,你能说中国的这些地方穷吗?
你可能依旧说中国的这些地方穷,那是因为你以你自己的眼光和境界来评价。而对于非洲人来说,这些地方就不能算是穷。
所以我说,贫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是我还想说,贫穷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因为一个人的贫穷是注定的。有些人没有能力致富,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也无力争取抓住,这些人没有进取心,没有自信心,缺乏探索的勇气,也没有改变现有生活的勤奋,这些人的穷就是注定的,靠别人施舍,即使有了钱财,你的精神世界依旧贫穷。
有些人早先很穷但是后面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咸鱼翻身,这种人有能力只不过没有机会。他们起先是很穷但是他们的内心很富有,他们可以住着破旧打的茅屋,心怀天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人不穷,他们很富有。
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没有能力致富的情况下,先丰富自己的内心。
所以,这个贫穷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用相对和绝对来区分的。用哲学的话,可以再将我所说的颠倒一遍,依旧成立。这个想法要看个人。
贫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我经常喜欢鼓励我老公,因为在县城这几家只有我们家的家庭条件最差,所以我认为家里的贫穷必须靠我们自己努力才能摆脱贫穷,达到小康生活。
其实什么叫贫穷呢,家里几口人都住在山区一辈子没有出来过的人叫贫穷吗?家里全部都靠种几亩庄稼生活的人叫贫穷吗?还是生活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叫做贫穷?还是在大城市打工了一辈子确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叫贫穷?
我不知道哪一种可以算是称得上是贫穷,但是的确我感觉我们家属于贫穷。
我们家里住在一个八十几米的小房子里面,一家有五口人。孩子都没有自己的独立房间,我们不像别的亲戚们要么做生意要么有个稳定的工作,还有的在省会的城市买了一套房,还有的手里面的货就有几十万。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老公拿着一个月三千的工资刚刚够我们生活。
这样说来我们家已经够贫穷了吧。但是在老公的老家还住着比我们更加不如意的人们。住着那种草房子已经几十年了也没有说重新盖盖,那里的人们还是靠种庄稼和自己种菜生活。如果我们和他们相比是不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贫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贫穷的时候,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不能固步自封,永远围绕着原地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