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白鲟的肉自古就被视为上品,但是白鲟生长周期很长,常年的过度捕捞对白鲟资源破坏极大,许多白鲟还未成年就被捕捞。而且随着长江水质恶化、各种水利设施修建阻挠洄游水道等原因,长江白鲟已极为罕见,甚至有学者认为它已经灭绝了。2003年,在四川宜宾捕捞到一只3米长的个体,水产专家在对它进行抢救之后放生,自此之后,再无人见过野生长江白鲟。
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野生环境几乎绝迹。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能把这样的一种鱼吃到近乎灭绝…壮哉我大吃货帝国。
原产于黑海地区的斑马贻贝,而现在这种软体动物已经遍布英国、西欧、加拿大和美国的水系。由于繁殖很快影响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西方政府每年花费巨大,来处理斑马贻贝。在中国,斑马贻贝是一种叫海虹的海鲜,味道鲜美。晒干了叫淡菜。
禾花雀,一种小型鸣禽,曾经在我国铺天盖地地存在,但后来人们认为禾花雀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于是大量,捕杀2017年花却已经被列入“极度濒危”等级,离灭绝真的只差一步了。导致极度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嘴,特别是中国人的嘴。
生物书上面学习到的一种灭绝生物,渡渡鸟,就是被当地人作为美食捕捉,最后导致渡渡鸟灭绝,其他的还有青蛙,因为很多人吃青蛙,导致青蛙变成了濒危物种,还有麻雀之类的,之前非常多,结果贪图野味的人太多,导致成为了濒危保护动物。
小龙虾是我最爱的夏日街头美食,但有一种龙虾,他的体型和味道都要比龙虾鲜美得多,堪称中极品,体型巨大,他就是塔斯马尼亚巨型淡水螯虾。后来塔斯马尼亚相虾的美味被人们发现了,几百年来,这种虾的数量急剧减少,处于濒危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