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文化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在不同寝室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小学生一起玩卡片,高中生刷题吧,大学生那就是奋斗吧!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住寝室了,但是真正形成风气的时候是在初中的时候,随着年纪的变大,开始步入高中和大学。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习惯,随着而来的就是形成了不同的寝室文化。
我初中的时候中学是不太好的,在乡村这么样的学校,当时我们那个寝室比较乱啥人都有 ,有不少到了初二就不上学了,就开始在学校搞事情,在寝室里天天抽烟没事跟小对象打电话搞得我是很烦,我在那里待着是听难受的,就是不愿意跟他们为伍,当时寝室里的格调就是上网的,抽烟的,打电话的,还有我这个学习的……
高中的时候我比较努力,就到典班了,我们寝室里的格调就是: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当时别的印象没有就是刷题,背东西,一天到晚的不干别的了天天看书,现在一想也真是可怕。
寝室就像是学术报告厅里的演讲,后来到高三我就不愿意总是看书了,我有时候还看看课外故事,渐渐的也成为寝室里的一种习惯。终于高三毕业了,我是寝室里考的最差的,应该是故事看多了吧 ,虽然也是一本但是跟他们相比就不好了。
大学生活前一年我过得并不是很潇洒,因为我想着去做兼职,没事就出去打工,我的室友就天天窝在寝室里荣耀,现在一看他们的时光就是虚度了,我们寝室就是不管谁过生日,一起出去吃饭,这逐渐成了一种习惯了,把酒言欢感觉是不错的,兄弟之间相处融洽啊!
宿舍文化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在我们宿舍就是很普通的一种大家的意识或者说氛围。
大学,刚开学吧,其实想说有一点,因为我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就比较喜欢买书和收藏书,各种种类,就是青春文学还有娱乐还有小说,我不会去看比如说百年孤独啊这类书,名著类我并不会选择主动去看,然后有这个习惯,到大学也依然会给买书留一部分钱,也算是基本花销。然后都宿舍以后,相处时间长了, 会发现我们宿舍人也都是比较喜欢看书的,而且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种类,如果说算一个算一个阶段的话,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大家都会去看书,不管什么书,算是大家都有的一个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互相了解,大家都互相熟悉,这其中我觉得还牵扯到了三观问题。然后呢再往后就是大家会互相推荐,因为说过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一个作家或者一种书的种类,好书大家都会互相推荐吧,比如说我喜欢刘同,陈晨,张皓宸,还有流玹,等等还有很多,还有人喜欢其他书,真的很不错的大家有时候互相说起来都会推荐,而且不只是书,还有电影啊,有意义的影片都是如此,我说过我不喜欢看名著无论国内外,唯一一部完整的看完的是追风筝的人,这个是唯一,但是去年突然回宿舍路上,听到了一段话,下意识的想看红楼梦,所以买来看了,宿舍人也买来了红楼梦,文化就是这样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来不断扩充的。这就是我们宿舍文化氛围的基本现状
作为一个几个学年都是最后离开宿舍回家的人对这个问题应该很有发言权了吧!倒不是因为毕业,就是因为每次寒假暑假离开学校的时候。尤其是我们专业都是最早考试的,可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总是会变成最后一个离校的人。看着舍友舍友一个一个打包好行李,一个个的奔赴火车站、汽车机场回家的时候,我只能沉迷于自己的事情,看不到他们,安慰自己迟早能回家……做宿舍最后那个离开的人,当你锁上门的刹那,那些你们一起睡过的架子床,用过的木头桌子,坐过的硬板凳,还有废弃的拖把、暖瓶、脸盆、充电灯,就这样,被你锁在了门后,一门之隔,却已是两个世界。它们太重了,你说你带不走,因为你背负了太多的思念还有理想,你还能带得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