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形成一般有如下四个条件:
1.人质必须真正感到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感到绝望。
3.控制人质的信息来源和思想。
4.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会出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总结一下的话造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成因有二,一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了保命不得不迎合加害者,对加害者谄媚;二为人性中对强权的屈服和膜拜。以上的四个形成条件正是这两大成因的演化。想想的话,这其实也和专制社会的形成有很强的共通之处。
根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容易依赖他人并且受感动的人,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绑匪其实是强权的一种代表,人质则代表了屈服于强权之下的一类人。在这种控制之下,“人质”的自我意识逐渐被淡化,甚至开始被“绑匪”的价值观所同化,不自觉的产生同情、依赖甚至是依恋的情结。
2、在强权与压迫之下人质往往会感受到生命的威胁,为了生存下来,人质不得不对绑匪妥协和屈服,对绑匪表达出一种不会对他产生伤害的信号。实际上这是人质的自我保护的机制,在一个人生命受到威胁的关头,道德理性就会被弱化。
3、在人质感到绝望的时候绑匪表现出对人质的关爱,比如一些小恩小惠或者一些安慰的话语。在绝望之中这种关爱给了人质一种希望,在生存与毁灭的巨大反差之中觉得绑匪是给予了他生命的人,不自觉对绑匪感恩戴德。再加上周围环境的闭塞,人质的全部认知和信息来源只来源于绑匪,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人质的自我认知也是依赖于绑匪对人质的强加的自我评价。人质的自我逐渐被绑匪弱化,然后再被绑匪的价值观体系所同化,道德标准被重建,觉得绑匪所做的一切都合情合理。
4、将自己的生命都寄托于绑匪,愿意无条件的顺从屈服,甚至万死不辞。
人毕竟也是一种动物,一旦人的理智防线崩塌,在面临死亡的脆弱决定了人也是可以被驯养的。看似不可理喻,却又合情合理。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