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题意可知三种金属中只有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A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A是Mn,金属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的回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C,说明金属C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我们在教材中学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是Cu,C是银,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
(1)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是Cu,C是银,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又因为金属A我们已得知是Mn,所以A的硫酸盐的化学式是MnSO4,锰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n+H2SO4=MnSO4+H2↑;
(3)步骤②的反应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1)A、B、C;(2)银,过滤;(3)Mn+H2SO4=MnSO4+H2↑;(4)Cu+2AgNO3=Cu(NO3)2+2Ag.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各加入适量碘液,变蓝色的是淀粉;无明显现象的是葡萄糖.
至于蛋白质的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种:
1.溶解性:有些蛋白质和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所以,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即蛋白质的胶体凝聚,也就是,胶体中加入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或加热而使之凝聚成大颗粒).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2.水解:我们从食物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作用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人体内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盐析:少量的无机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采用多次盐析,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1)在做这个实验时,氢氧化钠必须过量,所以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硫酸铜溶液,再加入4-5滴10%NaOH溶液,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再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生成.这个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没过量;
(2)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酸使酚酞不变色,我们可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滴加一滴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变红,则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变红,则说明稀盐酸过量;
(3)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所以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