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类果实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和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两个月后检查,青霉病、绿霉病的防腐效率为84%左右。此外,高脂膜还有一定的保水作用。京-2B浸果贮藏法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植物防病膜剂京- 2B,用于柑橘类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良好,方法简便。装筐的新鲜柑橘用京-2B膜剂药液浸泡30s,提出果筐,待柑橘外表浸渍液干燥成膜后,便可入库贮藏,库温根据不同种类果实的要求而定。每50kg柑橘处理后,经120天贮藏,比托布津处理的失重减少2kg。贮藏5个月后,色泽鲜艳,病果率仅为9%,而对照高达53%。1kg 京-2B药剂可浸果2000kg左右。AB保鲜防腐剂处理贮藏法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协作,研制成功一保鲜甜橙的新方法,即AB保鲜防腐剂处理贮藏法。将锦橙用该药剂按说明处理后,再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在产地通风库条件下保存4个月,鲜蒂果率为79. 24%,比2,4- D加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处理的果实高26%;腐果率为1. 78%,复方百菌清贮藏法复方百菌清对柑橘贮藏中的青霉菌、绿霉菌,黑腐菌以及其他病害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不同于多菌灵、托布津的一种柑橘防腐保鲜剂。在产地的各种贮藏场所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0.5kg复方百菌清药剂,加水300kg,搅拌均匀后,将柑橘连筐子一并放入药液中浸泡1min,使果实均勻沾上药液,提出晾干,放置半天后入库贮藏。温州蜜柑贮藏130天,总腐烂率低于4%;甜橙贮藏160天,总腐烂率低于5%,保鲜率均在90%以上。果实色泽鲜艳,果汁丰富,风味纯正。
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原料。水果采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50多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新鲜果蔬从采收到被人类消费,由于自身呼吸作用及病原生物侵染,每年都有大量果蔬腐烂损失。中国目前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因此,进一步发展果蔬保鲜技术开发研究,以保证果蔬产品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刻不容缓。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供应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特别是易腐的果蔬类产品,在采后、流通领域中都需要进行快速、低能耗、低成本和产地化的保鲜。当前发展中国家设施保鲜还不能被普遍采用的情况下,通过药剂处理来减少水果采后损失的措施由于成本低、操作方便和效果显著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何将药剂处理与设施保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减少水果采后损失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用化学保鲜剂进行番茄贮藏保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技术,代表了贮藏保鲜领域的发展方向,保鲜剂配方多样,机理各异,其多以化学物质调控果实代谢过程,延迟后熟衰老以及抑制病原物发生发展,达到贮藏保鲜目的.下表为国内外常用的几种配方简单、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的化学保。应用化学保鲜剂进行番茄贮藏保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技术,代表了贮藏保鲜领域的发展方向,保鲜剂配方多样,机理各异,其多以化学物质调控果实代谢过程,延迟后熟衰老以及抑制病原物发生发展,达到贮藏保鲜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