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药配制过程中,农民朋友经常出现错误的配药现象,引发农药危害,所以一定要科学合理配药!在农业生产中,农药配制是经常用到的,农药的配制就是把商品农药配制成为可供田间喷洒的状态。在农药配制过程中,农民朋友经常出现错误的配药现象,引发农药危害。那么农药如何配制呢?农药配制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农药如何配制;正确配制喷雾用的药液的方法应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用少量水把农药调成较浓的母液;
第二步,先在喷雾器中加人一半水,然后将量取好的母液倒人药桶内,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加人另一半水搅匀即可。而配制毒土和颗粒剂时,首先将农药与少量细土混合,再将混有农药的细土和一半配料混合,最后再将另一半配料全部加人,混合均匀即可。按照上述方法配制的药液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使药剂充分溶解,分散性好,浓度均匀。特别是质量不高的可湿性粉剂,往往有一些粉粒团聚成粗的团粒沉人水底,如果配制时不先调制成浓稠的母液,即使再搅拌也难使其分散。可减小接触浓度高的农药和发生中毒的机会。有利于准确量取药剂。
1、用井水配药;井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较多,它们与药液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药效。
2、污水配药;污水含杂质多,配药会堵塞喷头,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降低药效。
3、风雨天和高温下施药;刮风喷药会使农药飘散;雨天施药,药液被雨水冲刷降低了药效;高温下施药,易发生药害和中毒。因此,最佳施药时间是:上午8时、11时,下午4时、6时。天气晴好、微风施药。
4、滥用农药;应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还忌盲目增大施药量,造成害虫抗性增强降低了防治效果,还容易产生药害。
5、花期喷药;农作物和果树在花期施药,容易发生药害。
6、采前施药;由于农药会在农作物上产生残留,若采前施药,残留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7、一药连用;长期使用一种或一种剂型的农药,最易使害虫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应交替用药。
一是准确计算用药量。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一般是每亩用多少克或多少毫升,应根据实际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二是根据不同使用方法配制农药。
(1)水稀释的农药: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上推荐的用量准确称量农药制剂至喷雾器械,然后兑水至所需量;对于高活性农药制剂,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2)拌土、沙等撒施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三是注意配药安全。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办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贮存,不得转移到其他包装中,如饮料瓶或食品包装。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应用盛药液的桶直接下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深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处理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时要防止粉尘飞扬。如果要倒完整袋的可湿性粉剂,应在避风处口袋开口尽量接近水面倒药。
农药的配制就是把商品农药配制成为可供田间喷洒的状态。在农药配制过程中,农民朋友经常出现两种错误的配药现象,一是将量好的农药直接倒入喷雾器中,然后再加满水;二是先加足水后 ,再倒入量好的农药。 这两种配制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不利于农药的均匀分散,降低喷雾效果,而且有时也会使先进人喷杆内的药液浓度过髙,喷药时可能产生药害。正确配制喷雾用的药液的方法应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用少量水把农药调成较浓的母液;第二步,先在喷雾器中加人一半水,然后将量取好的母液倒人药桶内,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加人另一半水搅匀即可。而配制毒土和颗粒剂时,首先将农药与少量细土混合 ,再将混有农药的细土和一半配料混合,最后再将另一半配料全部加人,混合均勻即可。按照上述方法配制的药液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使药剂充分溶解 ,分散性好,浓度均匀。特别是质量不高的可湿性粉剂,往往有一些粉粒团聚成粗的团粒沉人水底,如果配制时不先调制成浓稠的母液,即使再搅拌也难使其分散。可减小接触浓度高的农药和发生中毒的机会。有利于准确量取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