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冬春茬豇豆种植以育苗移栽的方式为佳。精细挑选种子,放在45 ℃的温水中浸种4 h后,置于25~28 ℃的条件下催芽,待有40%~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为提早上市,一般使用营养钵培育壮苗,采用点播的方式,每个营养钵播种2~3粒,播种深度 2~3 cm,播后覆土即可。出苗前,应保证营养钵内湿润,以保证出芽。出苗后,应加强温度和水分管理,以控水控肥为主,培育壮苗,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在定植前5 d左右进行炼苗,白天温度20~23 ℃,夜间10~16 ℃。
南北双向生态温室以传统棚室的北墙体作为共用墙,增建一个长度相同但采光面朝北的棚室,两棚一体称之为南北双向温室。采光面向阳的称为南棚(阳棚),采光面背阳的称为北棚(阴棚),南棚里种植番茄、豆角、黄瓜等常规喜光作物,北棚则用来培育食用菌等喜阴作物。南北双向生态温室可以有效提高棚室的有效利用面积,保温性能好,建筑投资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 南北双向生态温室的优点
1.1 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投资,增加经济效益
传统日光温室受光照不足、墙体遮阳等因素的限制,温室与温室之间会留出5 m左右的空地,这一部分土地由于常年见不到阳光,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而南北双向生态温室的北棚恰好充分利用了这一部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由于南北双向棚共用一个墙体,还降低了建造成本[4]。
1.2 具有蓄热节能的作用
北棚的增加使后墙在冬季寒冷季节不再直接面对风雪等的侵袭,减少了南棚后墙热量的散失,对于提高南棚温度具有显著作用[4]。在同样的温度要求下,建造时可减少南棚后墙的厚度,降低温室的工程造价。
2 豇豆—平菇种植技术
豇豆在我国栽培较为普遍,豇豆植株生长强健,喜温耐热,生长期和供应期长,是调剂8、9月淡季的重要蔬菜,其生长习性与南棚环境条件一致,适于种植在南棚。平菇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喜阴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对光照要求较低,适于在北棚种植。现对北京地区豇豆—平菇南北双向生态温室同作技术进行介绍。
冬春茬豇豆生长期长,需肥量大,要重施基肥,且多施有机肥。一般亩施腐熟鸡粪3500kg,过磷酸钙40kg,草木灰100kg或硫酸钾25kg。鸡粪80%全层撒施,20%和磷肥及钾肥集中沟施。全层施肥后深翻750px,耙细耧平,达到东西地面平整,南高北低,相差125px左右,使冬季浇水时温室前底脚处水量略少。接下来开定植沟,一般采取宽窄行定植,大行距1750px,小行距1250px,沟深375px,把剩余的肥料均勻地施入沟中,和土混匀后即可栽苗。冬春豇豆定植时要求250px地温12°C以上。按750px穴距摆苗,栽苗深度以土坨表面和垄面平齐为宜。浇足定植水,水渗后培成龟背状单垄,在两窄行上覆盖地膜。在苗的正上方把地膜撕开个小口,把苗引出膜外落下地膜后封埯。生产上有的菜农把畦间的作业道也盖上地膜,认为保墒降湿效果更好。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会影响土壤中的氧气补充和有害气体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