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风库贮藏。贮藏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提前降温或通风→适时精细采收(采收7-8成熟的果实)→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液体保鲜剂处理,晾干明水→预贮→微膜袋单果包装→装箱→尽量调控制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根据品种耐藏性、当地气温和场所管理情况适时出库销售。
2、冷库贮藏。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入库提前降温→适时精细采收(采收8成熟的果实)→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液体保鲜剂处理,晾干明水→预贮→微膜袋单果包装→装箱→控制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根据品种耐藏性适时出库销售。
3、注意事项
⑴贮藏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常用的消毒杀菌方式有:
①果蔬库房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
②4%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0.5%-0.7%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③臭氧发生器消毒,每100立方米配置5克/小时产量的臭氧发生器,库内臭氧浓度达10ppm左右。
⑵冷库提前降温。果实入库前1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贮藏种类或品种要求的温度。
⑶成熟时精细采收。在根据生长期和外观果皮色泽判定的基础上,测定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汁固酸比可判定采收成熟度。采收、装箱和运输过程必须尽力减免机械伤。
⑷液体保鲜剂处理,晾干明水。果实防腐处理药剂种类符合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保鲜药剂种类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
防空洞大多为砖墙、瓦面平房。用于贮藏柑橘的仓库要求尽量减少外界热量的传人,库内易于通风换气。要设置相应的通风口及配套的排风设备,以便随时进行强制通风。贮藏前,把包装容器放入库内,每100m3的库容用硫黄粉1~1.5kg、氯酸钾(助燃剂)0.1kg,用干木屑拌勻,分几堆点燃。发烟后密闭库房2~3天,然后打开门窗通风。也可用40%的福尔马林1:(20~40)稀释液喷洒,或用4%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或 1%新洁尔灭喷雾消毒。对果实进行防腐处理,装人适宜的包装容器中。贮藏时,要架空堆垛,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和入库检查。垛面距库顶1m左右。人库初期,要注意增强通风,以利降温。一般夜间通风,白天关闭风道和门窗,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不同柑橘品种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在贮藏时要采取不同措施,形成有利于延长贮藏寿命的环境。不同品种的适宜温湿度为:蒸柑7~9°C,相对湿度85%~95%;芦柑10~12℃,相对湿度85%~95%;温州蜜柑4~8℃,相对湿度80%~90%;楼柑10~12°C,相对湿度85%~95%;甜橙类3~5℃,相对湿度95% 以上;柚类7~8°C,相对湿度90%~95%。人贮后要定期翻果检查,剔出腐烂果及干巴果。翻果时,将腐烂果附近的果实用药液消毒,防止感染扩散。在立春以后,为避免库温上升,要注意降温。若湿度过低,可在地面洒水、挂湿草帘、喷水等。人库初期(11月至12月中旬)每10天检查一次,中期(12月中旬至2月中旬)20~30天检查一次,到后期(2月中旬以后)要多加检查。
根据库内外温、湿度变化的情况进行通风管理,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宜在夜间通风换气,以降低库温。当外界温度接近0℃时,则应关闭通风窗,防止柑橘受冻,且只能在晴天中午通风换气。如外界阴雨连绵,库外湿度过大时,不宜通风。贮藏管理工作在不同的贮藏时期重点有所不同:
(1)入库初期一般在11月下旬,气温较高,果实呼吸旺盛,产生大量呼吸热,造成库温升高,这时候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库内温度。除雨天、雾天外,必须每天日夜打开贮藏库的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散热。
(2)贮藏中期一般是从12月至次年春节前后,此时气温处于全年最低,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一般每隔3~4天在晴天的中午通风换气。
(3)贮藏后期春节以后,气温逐渐回升,库内温度开始逐渐升高,果实腐烂率增加,这时又应以降低温度为主。在晴天夜晚,打开通风设备引人夜间的冷空气。白天则关闭通风设备调节库内温度,使之尽量维持在10℃以下。这一阶段,果实腐烂加剧,应加强检查,及时挑出腐烂果、褐斑果、干蒂果,这对减少果实贮藏后期的蒂腐、枯水病害有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