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监测蚊密度,可以了解影响蚊虫密度变化的因素,比如降雨量、温度、生态环境等,同时也可以为是否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如果有蚊媒疾病传播,这个数据就更重要了。这是对登革热预警等蚊传疾病进行检测的重要指标,各地区疾控在一定时间都需要做这方面检测。主要就是因为蚊传播疾病,要是没有传播疾病的能力,病媒生物里面就没蚊子什么事情了。密度越大,一旦区域内出现蚊媒传染病,那传播的速率就越快。所以通过监测蚊密度,就能提前评估监测区域内传染病暴发的风险程度,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蜚螊,蝇类,鼠,做为“四害”之三,也是如此。蚊子的繁殖是呈级数的。蚊子的多少可以反映生态平衡度。每年3月份开始,疾控部门就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多种不同类型地点设立监测点,采用诱蚊灯等方式,随时监测蚊子成虫动态,严密监控全城蚊密度。“3个区3个县级市共有30个监测点。”罗直智介绍,目前我市采用单一诱蚊灯法,疾控人员一般将诱蚊灯摆放在离地1.2-18米之间,日落后半小时,人工开启诱蚊灯。“一般每天收集10-12小时,第二天再人工关闭诱蚊灯,并收集诱蚊灯内的蚊子,进行统计,核算数据。”收集蚊虫时也有讲究,当监测点处于外环境,不能有小雨;在内环境要处于家庭上风口,否则数据都会不准确。
每年6月至9月,是蚊子最为活跃的时段。面对烦人的蚊子,你可能会用电蚊拍、蚊香等来对付它们。但对于长沙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却必须直接面对蚊子,以便摸清“对手”的底细。为了摸清蚊子的种类和密度,市疾控中心每年4月至11月都会开展蚊种类和密度的监测工作。蚊密度监测的方法除了往年常用的灯诱法,今年新增了帐诱法——工作人员把自己当“活靶子”引诱蚊子,然后捉住它们以监测蚊密度。近日,记者跟随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体验,现场目击他们与蚊子面对面的“斗争”。
蚊子喜欢聚集在有光的地方,专家采用悬挂诱蚊灯的方式,对蚊子进行监测。晚上天黑之后,专家把诱蚊灯悬挂在远离光源的地方,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将诱蚊灯收回。诱蚊灯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全年共监测5次,在3月、5月、7月、9月和11月进行,每月监测一般在中旬以前完成,时间必须统一定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除了统计蚊子的密度,还要统计蚊子的性别。疾控中心消杀科科长夏世国告诉记者,雄性蚊子的寿命在7到14天,而雌性蚊子的寿命则有一到两个月,喜欢叮人的都是雌性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