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岗是让你在各个位置上走一遍,发掘出适合你的岗位以便后来安排,所以你要表现的积极点,但一定要符合领导的安排,做人低调点,做事高调点,主要是完成本职工作外多做些小事情,比如扫地,做下室内的卫生,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低调,领导给的工作都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多微笑,不管谁给你说的工作上的事都要虚心听着。注意不要给同事制造麻烦。举个例子给你:我们中午是安排值班的,一人吃饭一人在岗,吃饭在单位食堂,有固定时间,但是早到点东西多,晚到点可能有的菜就没了。所以我安排的换岗时间是固定的,固定时间去替岗,要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回来接岗换另一个人去吃饭。我们来了一个新人,很勤快,在中午该吃饭时如果手里的活没做完她要坚持做完才去吃饭,在她看来这勤勉,在我看来影响了工作安排,耽误了后面人交接岗时间。屡说不改。
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最终没有雇用她。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我较真,人家毕竟很勤勉,也是为了工作。其实不然,她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一是不服管教,二是缺乏团队意识。新人只要能把握住这两点,再加上开始我说的那些基本就能开端良好。轮岗是人才识别与培养工作的一部分,但员工个人的发展也有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事前没有沟通只是管理者一厢情愿地为其设置未来发展路线图,很有可能无法使双方找到最终结合点而浪费资源。如果管理者在执行的时候“一刀切”,把人员硬性“轮换”下去,很难保证轮岗员工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因此,要把轮岗落到实处,不能单靠命令,还要做更多细化工作。
职位轮换,又称轮岗,指在同一政府工作部门内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任职。特定的人必然有着自身特定的待人识物角度和视野,这是由该特定人的价值观所决定,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律性现象。但问题在于世界的人和事并不都在特定人的角度和视野之内,若一个人长期置身某个岗位,其视野和角度之外的人和事会墨守成规。记得某报有篇文章曾讲,当年的尼克松为打开美中这扇隔绝之门想派一位精干之士前来中国,基辛格推荐现今的老布什,却被尼克松否定,他认为布什生性懦弱,不足以完成此项重任。不知几十年后卸任的尼克松总统对时任总统的老布什会有何感想?试想,如果尼克松一直担任着总统之职,老布什会有怎样的发展?可见,必要的轮岗是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轮岗前的沟通。由于员工长期从事一项业务,脑海里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很有可能拒绝或抵制轮岗。同时有些员工不愿意接受比现 在挑战更大、压力更大的岗位,如果不在事前做好说服与解释工作,员工会认为管理者故意设置障碍,甚至是要扫他出门,容易产生心理波动。
企业中的人才也一样,希望自己能够一专多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而企业也像那些明星经纪人和经纪公司一样,想方设法挖掘他的潜力,并给他提供更大的舞台,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到一个新岗位,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适应,于是就很难有什么业绩,甚至会有业绩下滑的风险。因此,企业要轮岗,就要考量自身对于业绩下滑、效率降低、工作混乱、人才流失等现实代价的承受力究竟如何;个人要轮岗,除了心理承受力,还要考虑自身的优劣势、应变能力。 另外,当市场竞争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浮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