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本的是非对错,讲究的是绝对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会因为具体的外在处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人类伦理观建立的基础。比如说,我们认为杀人是错的。那么,在任何条件下,杀人都是错的。即便是杀一人而救万人,杀人依然是错误的。这就是绝对标准。盗版当然是小事,但逻辑其实相同。我们认为使用盗版是不对的。那么,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对的。
这个叫价值判断。然而,说杀人是错的,但当你真正面对杀一人可以救一万人的情况时,你杀不杀。我的选择是:杀。这个叫个人选择。但是杀人是错的么。当然,它还是错的,不会因为我的选择而改变,并且我应当承担杀人的后果。对盗版的使用也一样。我使用盗版么。当然。但是对不对呢。不对。不对,那还要不要用呢。该用还是要用。表面看来,好像很分裂。价值判断是一回事,个人选择是另一回事。但实际上,你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价值判断。人类的伦理体系就源于这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对它有着更高的期许,总是会下意识地希望它变得更符合我们的想象。正确的价值判断会使我们的个人选择慢慢趋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比如,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修炼,从一开始肆无忌惮地使用盗版到小心翼翼地使用盗版,到最后基本不再使用盗版。这样的话,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似乎顺眼了一些呢。其实,我想说的是:看不看盗版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你要知道,人类的文明,也不过就在于这些小事的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于我们对这些小事的看法。要知道,现代文明最大的成果,在我看来,既不是科技的进步,也不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而是以前女孩子露出大腿会被骂,而现在女孩子露出大腿会被赞,如此而已。
但我认为,所有原则都应该是在满足自身基础需求的前提下衍生的,当你的原则与你的生存发展需要发生了不可调剂的冲突的时候,原则就不重要了。我现在支持正版,是因为支持正版对我的生活水平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我愿意支付这笔“道德税”,但如果正版的支出已经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了,我就不一定会使用正版了。举例,我买的CD和书都是正版,但我用的windows是盗版的。但一时的投机并不代表你不能在之后弥补。比如说,在你发达之后再去买正版,让出版商和作者把本该从你身上赚到的钱赚回来。如果我发现某些穷人为了学习买了我的盗版,我不会谴责他们,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只有这样,就算没有盗版我也赚不到他们的版税的,因为他们确实买不起正版。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牺牲掉一点本来就赚不到的利润,给予别人一点上升的机会。
教育本就不公平。如何让贫困的群体能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不是个体能决定的,贫困的个体只能从个人的努力层面来决定自己受教育的环境。命运的改变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且,穷到看不起书的地方,我觉得不是大量盗版可以触及到的领域。尤其是书籍,盗版翻印是需要成本的,不会卖到连书都买不起的穷乡僻壤的。反倒是穷地方其实盗版多是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上,农妇山泉,哇哈哈,汪汪啥的。你要说是电子版的话,电子产品都买得起的地方,不会买不起正版书,尤其是儿童阶段那些书,都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