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雌性成体180~235mm,雄性成体130~170mm。体形长大,侧扁,甲壳较薄,表面光滑。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额角细长,平直前伸,顶端稍超出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缘,其基部上缘稍微隆起,末端尖细。上缘基部2/3或3/5具7~9齿,末端尖细部分无齿;下缘具3~5齿,下缘齿甚小。头胸甲具眼眶触角沟,颈沟及触角侧沟,无中央沟及额胃沟。触角侧沟仅延伸至胃上刺附近。肝沟细而明显,平直前伸;其下方无肝脊。额角后脊至头胸甲中部消失。眼胃脊明显,占据自眼眶边缘至肝刺间距离的3/5。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刺,眼眶角圆形无眼上刺,前侧角亦为圆形而无颊刺。腹部第4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有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5倍。尾节长度微短于第6节,其末端甚尖,两侧无活动刺。头部6节与胸部的8节愈合成头胸部,并完全为头胸甲所覆盖。头部还包括额角和具柄的复眼,附肢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各1对。3对颚足和5对步足。腹部6节,前5节各具一对腹肢,第六节具一对尾肢,与尾节组成尾扇。腹部附肢发达适于游泳,每一体节包括一背板和一腹板。口位于头胸部腹面,由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及三对颚足共同形成口器。肛门位于尾节腹面基部。第一触角上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11/3倍,下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2/3而与额角相等。第二触角鳞片末缘超出第一触角柄但不及额角的末端,其触鞭很长,约为体长的21/2倍。
中国对虾的身体长大而侧扁,甲壳薄,光滑透明,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5齿,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中的一半,无肝背和额角后脊中央沟,第三步足一般不超过第二触角鱗片,腹部长而侧扁,每节甲壳彼此分离,可自由屈伸。雄性第三颚足指节与掌节等长。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南美白对虾与其他对虾一样,卵巢产空后可再成熟。每2次产卵间隔的时间为2-3天,繁殖初期仅50个小时左右。产卵次数高者可达十几次,但连续3-4次产卵后要伴随1次脱壳。南美白对虾的产卵时间都在21:00至凌晨3:00。每次从产卵开始到卵巢排空为止的时间,仅需1-2分钟。
南美白对虾又称斯氏对虾、凡纳对虾、万氏对虾、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中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也是太平洋和西半球最重要的养殖虾种类,在厄瓜多尔、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巴拿马都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要养殖种类。我国于1988年引进,自从引进南美白对虾以来,经过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目前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已经在我国取得成功,促进了南美白对虾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其也是我国目前对虾养殖中最具潜力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