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1960年5月21日凌晨,智利蒙特港附近海底,发生了罕见的9.5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强烈海啸波及到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2010年2月27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地震。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 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有北部的沙漠到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智利面积75662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625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73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 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东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约占全境东西宽度的1/3;西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大部分地带沿海岸伸展,向南入海,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中部是由冲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
智利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 ,智利的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智利的气候深受太平洋和始于冰冷的南极附近,向上流向南美洲西海岸的洪堡寒流的冷却作用的影响。夏天白天气温偏高,晚上很凉爽,智利中部形成了昼夜温差特别大的地中海气候。另外,奇怪的是,当洪堡寒流的碰上智利北部海岸线时,就产生云和雾,但产生的云或雾却很少或不下沉,这致使阿塔卡马沙漠成为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智利北部形成了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夜晚也是晴空万里的沙漠气候。虽然凉爽的海洋空气在内陆按照横向河谷的走向流动,但是部分凉爽的海洋空气还是被沿海山脉阻隔了。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有: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气候,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智利北部为热带干旱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盛行大陆气团,全年干旱少于,气候炎热。智利中部为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温带海洋气团交替控制,夏季干旱炎热少雨,冬季湿润温暖。智利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来自太平洋的温带大洋气团控制,冬暖夏凉,冬雨多于下雨。
智利地方,往往终年无雨。过去这里有硝酸矿被开发,现在主要是铜矿。这个地区较大的城市是安托法加斯塔(219,000居民)及伊基克。 中部气候类似地中海气候。这个区域土地非常肥沃,人口众多。首都圣地牙哥(约五百万居民)就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瓦尔帕莱索(港口,280,000居民)和康塞普西翁(工农业中心,350,000居民)是重要城市。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的塔拉尔盐湖南部人烟稀少,降雨极丰富。海岸前有许多岛屿。大陆南方有火地岛,智利和阿根廷各占一半。火地岛前的一个岛上的合恩角是智利和南美洲的最南点。 从西向东首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然后是山脉,然后是比较宽的高原。在中部这个高原很肥沃,可以被用作耕地和牧场。智利和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边界线是安第斯山脉的东山脊。 除此之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和复活节岛也属智利。 年平均降雨量在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为12.7毫米,在圣地牙哥为375毫米,在南部的火地岛为580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