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各种探测器,将探测到输电线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泄漏电流、覆冰状况、视频图像或图片等数字化信息,通过GPRS/CDMA通道,上传到特高压输电线路状态在线监测监视中心,同时可通过内部网登录各种内部管理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中心设有LCD拼接大屏幕系统,各种在线监测数据、图象、视频和抢修车辆位置等信息能直观显示在大屏幕上,使监控人员能及时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准确判断设备状态和现场情况,指挥车辆和专业人员处理各种输电线路的检修和抢修工作。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试点工程统一开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平台,整合现有输电、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和完善特高压、跨区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实现跨区电网输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集中监测。建设内容如下:第一批试点:建设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对试点所辖相关重要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参数及灾害多发区的运行环境参数的集中实时监测和灾害预警。试点单位为:华北、山西、华东、浙江、福建、湖北、陕西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总部(跨区电网)8个单位。第二批试点分为两部分:在第一批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基础上开展二期工程建设,新增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功能,建设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新增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试点,建设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对跨区电网、网省公司对所属重要输变电设备的集中监测和集约化管理。试点单位为:华中、江苏、河南、湖 南、安徽、四川、上海、北京、重庆9个网省电力公司。系统应面向智能电网长远发展需要,采用集约化和标准化设计,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
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部分,系统和装置应尽可能在软硬件方面考虑节电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控制策略等方法逐步降低现场端总功耗,为解决现场电源问题提供技术手段。系统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便于使用。系统应能灵活适应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系统应充分考虑与本系统相关的各类系统边界和接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系统建设效益。系统和状态监测装置均应满足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相关要求。能探测空气温度。能探测线表温度(高压终端场专用)。能探测湿度。能探测风速和风向。能探测气压。能探测雨量。能探测绝缘子的泄漏电流,计算出污闪告警。能探测覆冰的厚度,计算覆冰告警。能上传视频图像或图片,实时监控现场。具备太阳能供电。具备防雷击设计。设计防腐、防高磁、防高圧。传输通信通道可以兼容PRS、CDMA、3G、Internet或性能更优越的通讯形式。
系统应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一体化的稳定技术框架,具备实用的基础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高级应用功能。系统应采用通用和开放的信息系统架构,符合SOA设计思想,采用的通信协议应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监测业务和监测数据的发展需要。系统中的各类装置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抗干扰性,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输电线路的状态监测装置应具备在恶劣运行环境下的正常运行能力。各类装置应满足数据准确性和数据标准化要求。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接入应不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接线方式及其安全正常运行。状态监测装置的现场布点应遵循必要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优化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