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表面上蒸发的油气增多,当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以明火与之接触时,会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待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燃料油是各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它不像纯净的单一物质具有固定的凝固点,而是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变得越来越粘稠,直到完全丧失流动性。燃料油丧失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测定时是将油灌入试管内逐渐降温,当试管倾斜45°经过1分钟油面保持不变时的温度,定为该油的凝固点。不同产地的石油,凝固点差别很大。不同类别的石油制品,凝固点也有很大差别。凝固点的高低,关系着油的流动性能。低温下输送凝固点高的油时必须加热。
闪点反映了油品的着火安全性。从理论上来分析。这一着火性质实质上是由蒸发性所决定的。这一点可通过对闪点测定过程的分析得出结论:闪点测定中,油品蒸气不断与点火火焰相接触,点火源的温度已达1000℃以上,远超过烃类的着火沮度,而能否使得油蒸气混合气着火,关键是看油蒸气的浓度是否达到了可燃的极限浓度。蒸发性能强的轻成分油品,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足够浓度的混合气,因而具有较低的闪点,反之,重馏分润滑油则有着较高的闪点。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对轻质润滑油来说,由于其闪点较低,易着火,可通过闪点的来判断其着火危险性。
1.闪点的定义为:油品在测试条件下与火焰接触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称之为闪点。也就是指油品在温度不断升高的测试过程中遇到火苗开始闪火的温度。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油品的闪点又分为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两种。2.开口闪点 用YT-267开口闪点测定仪(GB/T 267)侧定的闪点,称为开口闪点,测试中,将油样盛在开口的油杯中,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当温度上升到预计闪点前I0℃时即用明火试点混合气,未发生闪火时待温度升高2℃(某些油品为1℃)再试点混合气,直至油面上最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的试油温度即为油品的开口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