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对不婚者的包容性,应该比以前好一些了。按照以前的标准,谁都得结婚,谁都得生孩子,谁都不能离婚等等。
如果有人不是因为身体问题,胆敢这么做的话,一定会被视为异类,从而这个人开始接受,一波又一波的说教、指点和歧视。
现在社会呢,人的流动性极大的增加了。以前很多人都离开了故乡,到其他城市去打拼。等于说离开了以前的生活环境,想说他的人,离得远,他也听不到。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使人们对婚姻这种形式,产生了厌倦怀疑等等情绪。
比如结婚要一堆彩礼的,要车要房的,男女双方都为此烦恼。在结婚初期就已经埋下了不和的伏笔,再加上现在人急躁,和不来就直接分,然后结婚证就沦落成了对簿公堂的证明,用它来分财产的。
这样下去,有些人会对婚姻很失望,有些人还因为这些尖锐的问题,索性变了不婚主义。
现在社会坚持不婚的人越来越多,这就说明现在社会越来越能接受不婚主义的人。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不婚主义也是没有什么的,只是不同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不同选择而已。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这种不婚主义,其实和社会环境和人们心理的变化是不无关系的。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自由,甚至有些个性的人喜欢上了孤独,那他们当然就喜欢单身,不想结婚。他们喜欢过一个人的生活,他们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当然有选择不婚的权利和自由。不像之前的社会很封建,女生注定要嫁人,男生注定要娶亲,不然就是不孝。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觉得那种老旧的思想,甚至是可笑。
现在,人们对不婚主义人群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其实这就是最好的状态。当然上了年纪的人和,年轻一点的人的眼光又是不一样的。现在大部分的老年人应该还是不支持不婚主义,毕竟他们还有一些,以前的思想。
不婚主义其实还是会被一些人另眼相看的,毕竟咱们中国还是很少会有人一辈子不结婚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不打算结婚,但最后还是结婚了,有些人说是被家里的老人逼的,但小可觉得很多人其实是因为不想一个人孤独一辈子了。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害怕婚姻,而选择了不结婚,但当四五十岁以后,真的就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小可村里就有一位不婚的老人,听说去年去逝了,小时候还经常的给我们糖吃,而他因为没有孩子,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最后死都是政府给挖个坑买了口棺材给埋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他很早以前就瘫痪了,以前大家还住在村子里的时候,还会帮他送个饭,但是后来大家都搬走了,听小可的母亲说,他是自己饿死的,因为没有办法动,就这么饿死了。
如果他有亲人,如果他有孩子,可能也就不至于这么惨了。
不婚年轻的时候是无所谓,但千万不要老,老了真的太可怜了。
我认为。结婚和不结婚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有些人渴望婚姻。同时,就有些人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要自己过的开心就好,也不会打扰到别人。这样无论是结婚还是不结婚都无所谓。
当你有足够的实力 可以不婚
不婚不代表没有另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