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挖维修界面 :根据病害面积特点,首先划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使维修面成矩形,四周同路面标线平行或垂直,范围根据表面病害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5-250px。
2、凿出病害面层:凿出病害面层时要根据上中下面层次序,结合病害涉及的层次依次处理,病害发生到哪一层就要处理到哪一层。确保处理彻底。
3、处理裸露面:用吹风机和刷子清理路槽里的碎屑,对清理干净的路槽用乳化沥青均匀涂刷坑槽底部及四周槽壁,涂刷量约0.3~0.5kg千克每立方米。
4、回填混合料:向修补区域分层填人新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混合料出仓的温度在120~140摄氏度左右)。采用人工摊铺,同时人工找平,并清除混合料中的杂质和大粒径石料,使新路面高度比原路面高1-50px,边缘接缝处和新路面表面使用细集料。
5、分层碾压:用激振力不小于15KN的压路机进行压实。对于目前结构层的碾压,采用分4层(维修厚度≥400px)碾压。温度控制在70一90摄氏度。在分层碾压时,要注意坑槽边缘沥青混合料形成的碾压死角。对于这种情况,先采用振捣夯对周边进行压实,再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对于上面层的碾压,先沿接缝处静压1-2遍。后逐步向中间碾压,最后采用振动碾压3~5遍,先横向。后纵向,保证坑槽修补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最后在接缝边缘灌入普通沥青,起到防水作用,进一步提高接缝处的质量。
6、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通常夏季开放交通略晚。
修补应根据原路面的结构、层次、级配类型,采用与原路面相一致的混合料进行修补。如果路面基层损坏,应针对损坏原因,先处理基层病害,再修复面层,坑槽修补时气温要适宜,在寒冷不宜进行坑槽修补的季节,可采用粘性较好的泥土临时填补坑槽,防止坑槽扩大,待气温适宜时再进行修补。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破损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更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坑槽及时修补的功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复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2、坑槽的破坏减薄了结构层,及时修补能恢复路面的局部强度和承载能力。
3、弥补坑槽破损处原有路面的强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
4、改善破损处承受车辆和水等外部荷载的进一步破坏扩展,做到防治结合。
一、沥青路面混凝土层透水: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要求,为节省成本在沥青路面混凝土层填充粗料,导致粗料多细料少,空隙率远远大于国家要求。在投入使用后,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会出现透水现象,这是路面形成坑槽的诱因之一。
二、基层强度不足: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工人操作方法不当,致使基层混合料出现离析,局部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如果在一般路段上,碎石基层就会出现离析现象,就造成局部粗骨料过于集中,密水性太差。
三、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干扰层:由于基层局部的浮土、浮浆清扫不干净,施工过程中,局部产生隔离层,如果相对应位置的沥青混凝土层漏水,就会形成泥浆包,导致路面的抗剪能力和抗压强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车辆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导致泥浆喷涌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