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望”泥知优劣首先,从外观上看包装质量。看是否采用了防潮性能好不易破损的复膜编织袋,看标识是否清楚、齐全。通常,正规厂家出产的水泥应该标有以下内容:注册商标、产地、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包装日期、袋装净重、出厂编号、水泥品种等。而劣质水泥则往往对此语焉不详。其次,仔细观察水泥的颜色。一般来讲,水泥的正常颜色应呈灰白色,颜色过深或有变化有可能是其它杂质过多。
第二种:“闻”泥析品质这里的“闻”不是闻气味,毕竟闻水泥对消费者是不安全的,这里的“闻”是“听”,听商家介绍关于水泥的配料,从而来推断水泥的品质。目前国内一些小水泥厂为了进行低价销售,违反水泥标准规定,过多地使用水泥混合材料,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原料配比,其产品性能可想而知。而正规厂家在水泥的原料选择上则十分严谨,生产出的水泥具有凝结时间适中、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
第三种:“问”泥的来源主要是询问水泥的生产厂家和生产工艺,看其“出身”是否正规,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当前,非法建材装修市场上的水泥产品以小立窑工艺生产的居多,不但产品质量十分不稳定,也是环保的大敌;而一些专业大厂采用新型干法旋窑生产,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管理,能够确保水泥产品质量稳定。
第四种:“切”泥知寿命这步主要用手指来给水泥“号脉”,辨别其出厂时间的长短。水泥也有保质期,一般而言,超过出厂日期30天的水泥强度将有所下降。储存三个月后的水泥其强度下降10%-20%,一年后降低25%-40%。能正常使用的水泥应无受潮结块现象,优质水泥用手指捻水泥粉末,感到有颗粒细腻的感觉。包装劣质的水泥,开口检查会有受潮和结块现象;劣质水泥用手指捻水泥粉末,有粗糙感,说明该水泥细度较粗、不正常,使用的时候强度低,黏性很差。
1、石灰石的质量控制 ,石灰石是使用最广泛的石灰质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aCO3,品位主要由CaO含量确定。用于水泥生产的石灰石CaO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还要看其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如SiO2、Al2O3、Fe2O3等是否满足配料要求。有害成分如MgO、R2O、游离SiO2等也要控制。
2、粘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熟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黄土和粘土使用最广泛。其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和Fe2O3。衡量粘土的质量主要看粘土的化学成分(硅酸率、铝氧率)、含砂量、含碱量、可塑性、需水性等工艺性质,生产方法不同,对粘土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
进厂后的料应分堆存放,先化验后使用。存放时平铺直取,尽量均化。 进厂粘土质原料应按时取样,每批进行一次全分析。 3、校正原料的质量控制
3.石膏的质量控制,用作水泥缓凝剂的石膏主要是石膏(CaSO4·2H2O)和硬石膏(CaSO4)。按矿物组成有可分为三类产品:G类石膏:以CaSO4·2H2O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其品位 ;A类硬石膏:以CaSO4·2H2O+CaSO4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其品位,且CaSO4/(CaSO4·2H2O+CaSO4)≥0.80 ;
M类混合石膏:以CaSO4·2H2O+CaSO4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其品位,且CaSO4/(CaSO4·2H2O+CaSO4)≤0.80 石膏进厂一批取样化验一次,基本分析检验项目有:附着水、结晶水、三氧化硫含量。
要点: 品牌、标号、生产时间,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1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为能及时得知水泥强度,可按《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J C/T 738-2004)预测水泥28天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