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强大脑》,发现很多能力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还有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活用起来,看着小孩加数字的时候,很多观众掏出了计算器,而我看了几个数字后,脑袋就停止运转了。。。
以前高中数学老师说过,他会想问题想到头疼。而我想到头疼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玩连连看,心里想着不能输给对手。第二次是高中写同学录,不想敷衍了事,却又无从下笔,因为很多人我并不了解,拼命回忆思考,头疼,于是放弃了没写
刚刚开始工作时,我是做施工的,我在想那么多设备,每天各种事情,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拿脑子记的,怎么记得住。事实上就是记得住。因为有压力在,事情是必须记住的,而且1就是1,2就是2,所以会放在心上记。施工过程进度还有问题是自己跟踪的,现场设备是自己亲自跑的,原来用心都记得住。
所以就好像人会不会兴奋一样,真正想背东西的时候,自然能背进去。不想背坐在那里,只会坐在那里睡着。
我们的大脑,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我们懒晚上补了《最强大脑》的第二集,真不敢相信有记忆力如此之好的人。原来记忆力好的人也有烦恼,那就是记住的东西忘不掉。节目中人说,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记一样东西的。比如他说,不要记住粉红色大象,我们还是会想起。忘记的方法是在想起A时,用关联性的B替代掉。一切有利有弊。
近期观看的《最强大脑》这一节目,我被参加挑战的选手折服,他们的人生目标多么有意义。其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告诉我们人一生要能专注去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自己的大脑潜力发挥出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说明自己喜欢的就会潜心去做。那么孩子的兴趣需要我们去培养。作为家长首当其冲,首先在努力过程中孩子有了成就感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越去做。参加比赛的人涉及到方方面面,他们的背后付出了常人不能付出的努力。就拿孩子看课外书这一大家能做的事情来说,为什么孩子坐不住?而坐在电脑边或电视机前可以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有的孩子不喜欢,有的孩子只喜欢看漫画或低级趣味的书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古今中外有那么多名人的感慨就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点。如歌德的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王昱珩初登《最强大脑》,从520杯同质同量同水源的水中,一眼辨认出被替换的五杯,惊艳众人,“水哥”之称也由此而来。
最让人惊诧的是,水哥的右眼瞳孔缩放因为外伤出现障碍,无法变焦、对焦,原本完好的左眼视力因为负累从1.2直降到0.4左右,医生告诫其随时会转变为失明性青光眼,水哥凭借丧失2/3视力的眼睛完成了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