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一生从教,致力于哲学的研究与授予,可是这与雅典的传统有差异,因此引起一些传统人士的抱怨。但是苏格拉底没有更改自己的行为,依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授予自己的知识,自认为是雅典的使者。因此当苏格拉底被指控藐视传统、腐蚀青年这些罪名的时候,也就不足为怪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因此并没有乞求赦免并饮下毒酒,终年70岁。
苏格拉底致力于哲学研究,认为自己是雅典的使者,教授人们要学习知识,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认为没有知识的人,就没有道德、智慧与善良,知识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性。而我们的世界就是理性的世界,当一个人有了知识,也就有了道德、智慧与善良。
人学习知识就认识了理性的世界,在理性的世界里,人就更为有智慧,因此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人有了智慧就可以进行哲学研究,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并且可以把这些知识授予人们。
苏格拉底指出虽然我们可以学习到知识,但是人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我们有没有认识到的知识。一个人要是可以承认自己的无知,就可以去追求更多的知识,因为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就是一种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雅典的使者,进行知识的授予,认为知识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知识,从而认识理性的世界。也有人说这就是苏格拉底能够接受判决的原因,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而理性的世界里他被判有罪,就是一种知识,他就是有罪的。他认为人是无知的,理性的世界里他背叛有罪,这是他没有的知识,因此它是有罪的。
苏格拉底能够接受对自己的审判,有的人对他嗤之以鼻,但这才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有人说苏格拉底能够接受对自己的审判,是因为他是雅典的使者,接受对自己的审判对他而言是一种道德,从这种道德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研究哲学、授予知识,在他身边有很多的人慕名而来学习,随处与人讨论问题,并帮助人们的到知识。在这些知识授予时,苏格拉底有很多认识,但是并没有留下著作,只是由他的学生记录,因此苏格拉底的认识有很多说法,后世的人也是对此议论纷纷,究竟苏格拉底的认识是怎样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虽然说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影响颇大,但是人们在提到苏格拉底的时候,又常常提及他的审判,认为他因为授予人们知识而被判有罪,他接受审判是因为自己是雅典的使者。他的哲学教给人们知识,同时又教给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苏格拉底的哲学认识对他的学生柏拉图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又对希腊哲学有所影响。因此西方哲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并且在哲学史上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在现代社会非常受到推崇的,苏格拉底的勇气来源于信仰和坚持。是对真理的态度成就了他。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与勇相比,是理与智,对于人的言行的决定性意义,更为确切,他不是愚勇,他深知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
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在哲学史被称为“智者时代”,所谓智者,并非是在思想领域有所创建的人,而是类似今天的语言及逻辑老师,教青年人如何掌握辩论艺术,打官司怎样赢得官司。这派有一个叫高尔洁亚的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此苏格拉底极为反感。按他的观点看,只有神才是人间一切事物的尺度,人必须服从神的意愿,在神的面前人很渺小。他看出智者派会带坏青年人,因此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号召人们在神谕启示下养成有知识有道德的风尚。
他的勇气源于智慧,他的智慧最终害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