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退租回家就意味着深圳没有出路了?别闹了好么,退租回家并不能影响到深圳的经济发展建设,且深圳目前出路很明显,继续发展经济即可,依靠拉动本土企业的经济来拉动整体经济,如果非要说出路的话,那这个就是。
一.返乡潮开启,有人走就有人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北上广深也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金钱与物质上的需求的时候。人们开始告别这些看上去繁华绚丽的城市,回归到家乡之中,感受小径通幽的美好与恬静。当然,这是一种对于返乡较为美好的修饰。事实上,每一个最终决定返乡的人,都是带着诀别与割舍离开的,而每一次返乡潮的出现,其实都是在经济波动或行业波动下促成的。简而言之,当人们发现混不下去了的时候,自然会决定离开这座城市。
有人认为,返乡潮会导致城市建设停滞,大量的人才流失会致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但你仔细思考一下,在这批返乡潮当中,你所谓的人才又有几个呢?走的大部分都是底层蓝领、白领,但凡能力出众一些的,都不会被这批返乡潮所带动。换句话说,返乡潮不如说是淘汰潮,走了一批混不下去的,就会来一批继续竞争的。四大超一线城市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人流量,因为人多了会走,人少了会来。
二.深圳的出路从来不是问题
如果论起总体经济,或许深圳还不能完全媲美北京,但如果论起发展潜力与速度,深圳或许还要略胜一筹。作为广东省的经济支柱,深圳其实早在90年代就已经初露峥嵘。再加上整个省份的经济在这几年来都有着飞速增长,深圳身处于区域中心,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不然你以为腾讯为什么始终把总部放在深圳,而从来没有考虑迁移到北京或是上海呢?
对于深圳来说,虽然户口不像北京那么紧俏,但能够拥有深圳户口也依旧称得上是一件颇有面子的事,相比较于北京更加难以留存的生活环境,深圳无论是房租还是生活压力都要相对小一些。而当返乡潮结束之后,那空出来的岗位以及略微下降的房租,都会吸引另外一批人争先恐后的进入到这座城市来。
简单来说,当一座城市的基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返乡潮并不能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更何况返乡潮所涉及的人数并不算多么庞大,与其说担心深圳的出路,更不如说这是深圳一次剔除糟粕,吸入精华的机会。作为年轻人向往的超一线城市,这座繁华都市自始至终在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你又何必去担心它的出路呢?
深圳属于一线城市,但是很多的深圳人已经走出深圳,到各地去经商或者打工了,有些深圳人已经开始陆续返回了深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深圳第三次返城潮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大环境,我们今年的经济环境的确不景气,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或者是刺激经济的措施,但是,大基建行动需要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威力,所以,就目前的经济环境而言,很多在外打工租房的人,忍受不了房租或者是付不起房租,只能卷起铺盖回到老家,最起码,老家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不用缴纳昂贵的房租。
其次是生活成本高企使得很多人放弃。在外打工或者经商,一个必须要缴纳的就是房租,还有店铺的费用,人工费和水电费这都是每月必须交的,一个月这些加起来没有三五千元是拿不下来的,要是自己经商,费用就更加昂贵了,因为使用的电是工业用电,费用更高。面对着不景气的大环境,很多人觉得这样下去,不如回家试试,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机会!
第三是打工的人面对着企业的时候,处于弱势群体。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好,很多企业发布出来工资,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打工的人,只能默默地忍受,毕竟,人在外面,没有任何依靠。只能回到熟悉的家乡,在这里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
面对着这样的返工潮,深圳应该做的有哪些工作呢?
第一个就是给予企业减免各种费用,例如城建税和企业所得税可以适当减免,甚至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让企业开工,甚至是开足马力,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必须招工,现在的用工荒不是企业不缺人,而是企业只能给予工人的工资太低,工人不愿意去应聘。
第二个就是举办各种公益性质的培训,这个是很重要的,就如同改革开放之初的夜校一样,老师是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给予很多想学习的人以知识和技能培训,这样就可以鼓励很多人走进这些地方,获得自己所需的技能,为他们二次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个就是给打工的人找到门路,让他们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很多人返回深圳是因为在外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深圳可以给他们指出问题所在,可能是没有一技之长,可能是没有知识储备,可能是因为思路不对,只有给他们找到出路,让他们可以安心放心地从事自己的事业,他们就有了可以发展的信心,也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会随着自己努力而发生变化。
每个人都愿意有一个不错的生活,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家在哪里,只要大家努力,政府支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你说呢?
有人说深圳出现了三次返乡潮,很多人都退租回家,深圳的出路在何方?
Array
深圳的出路在于如何挽留这些在外打工的人还有那些传统的制造业,如果无法安抚这些就没办法让人留在岗位上安心工作。
深圳的出路主要是学习香港模式,走的是金融与尖端技术服务行业。
出路还在房子上!扩地征地修建房子,一直修到买得起,住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