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患之间来讲,就诊时患者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因为找好医生有时还得托关系,因为瞧个病或住上院特别的不容易,因为无论大病小病都得从各种机械上检查一遭,因为开药能开贵的就开贵的,因为收费能收高的就收高的…这些,本身就已使人颇有怨言了,一旦诊治结果令人失望,情绪就难以抑制了,尽管绝大多数责任并不在医生。所以,医患关系紧张,最主要的还是信赖缺失,这是整个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反映在医生这一块,更敏感更突出更尖锐,因为医生是个人命关天的职业。
父亲是一名医生,小时候父亲并不希望我子承父业,但高考报志愿时父亲知道我想报医学院后还是全力支持了我,但我知道这对于他来说是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我父亲是县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很多大部头的医学类书籍,那时候住房条件有限,最后五斗橱也被父亲塞满了书,老妈对此还颇有怨言。父亲那时候还是低年资大夫,住院部的小大夫周六周日也得去医院查房看病人,而且那时候估计也是科里人手不够,他三天两头就得值夜班,经常是我放学回家就看见他在扒着饭要赶晚上六点去医院和白班的同事接班。那时作为小孩我觉得他很辛苦,但现在想想那时候父亲是干劲十足的,从乡卫生院被选派到县医院他很知足,毕竟在县城能为我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没有谁弱势谁强势,只不过疾病这东西不是商品,很多没办法预期能治到什么程度,所以会出现花了钱打水漂的情况出现。
我是医生。
虽然现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强,医患关系紧张,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不对等,患者对疾病的惶恐心理,相对而言,还是患者方处于弱势群体。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只愿医患通力合作,尽可能的使医疗过程更加圆满。
能拿红包和吃回扣的医生是很少的医生。绝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小医生和基层的医生,就是他们想要也要有人给呀,请不要一杆子打死完了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