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跟所谓的朋友根本不是同一类人,只是在某个时间点,我们出现在同一间教室,我们需要有人陪我们一起上课吃饭喝酒撸串买衣服,而恰好他们也有这个需求,所以我们各取所需,天天在一起,这让我们误以为彼此情感上很近,实际上我们只是空间上近而已。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能陪自己的人,我们只是不想自己吃饭独座一桌时别人投来的异样眼神让自己尴尬,我们只是不想自己一个人买衣服时,店员问:先生/女士您自己一个人来吗?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朋友,怀着这种心理几个不同的人各取所需,组成了所谓的好朋友,避免让自己陷入这种尴尬窘迫的境地。
所以我们天天在一起,因此,多数人对“朋友”的定义就仅仅是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这样一来,一旦失去空间的约束,这种因为空间上的近而形成的连接关系就会土崩瓦解,好朋友就变淡,比如说毕业了,大家天各一方,那么彼此对对方的需求就几乎减少到零,你再也不能陪我吃饭买衣服了,我要做的是再找一个人陪我吃饭就可以了,所以彼此的关联就大幅度减少,好朋友开始变淡。
其外在表现为,我们线下天天在一起,一旦放假或毕业,在线上就很少聊天,又或者线上聊天时,常常担心没有共同的话题而陷入冷场的尴尬境地又或者是自己不想聊了,但担心不知道怎么委婉的中断话题。这样一来,我不能毫无压力的随时和你联络感情,我们的关系也就很难长久。
友情变淡很正常,随着年龄增长,人生就开始做减法了,但友情的变淡和维护有关,所以如果认准一个人,还是需要不管沟通,维护,共情的,负责就会从变淡到消失。
友情的变淡主要是这些,电话少了,见面的机会少了,互相的借口多了
两个人的友情看似宝贵实际上又非常的脆弱,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更没有离不开的朋友,所以有时候友情就会慢慢的变淡。
首先,如果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地方共同工作或者是学习的话,感情会变淡,这是感情里最容易脆弱的原因,两个人不在一块,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肯定会聊天、视频、打电话之类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两个人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自己的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多,接触的别人多了接触自己原来的朋友也就少了,由于没有共同的话题,两个人的友情就变得淡了。
其次,刚开始的时候有可能两个人是朋友,接触的久了之后会发现两个人的三观不一样,或者是发现两个人的兴趣完全不同,两个人每天在一块太累了,所以友情就会慢慢变淡。
对于友情,我们得顺其自然,是自己的朋友肯定是自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朋友也强求不来。
说到友情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大的,我个人认为有时候就是两个人在某一段时期觉得特别的相似,或者是工作的环境一样,然后就跟她的关系特别好,但是等你换了一个环境,然后跟他离的越来越远了,关系可能就慢慢的变大了,因为这两个人的生活中没有了太多的交际,这个时候两个人就没有话题可聊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对方的友情就这样一步一步变大了。
就拿高中时的友情来说吧,高中毕业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遍布中国各个地区,相见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每个人都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有了自己的新的朋友圈,久而久之必然会把之前的友情淡忘,但感情还是有的,只是缺乏联系。




